玉树发布
地处青海省南缘的杂多县,被誉为“澜沧江源第一县”、“冬虫夏草第一县”、“中国雪豹之乡”,一连串的名号也预示着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作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海省南部的玉树州杂多县围绕生态促脱贫,以攻坚力度抓环保,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了两场战役。
每年五月底到七月初,都是尕生一家人最忙碌的日子。
华北平原繁花似锦,江南水乡阴雨绵绵,而在海拔4500米的杂多县扎青乡,这里刚刚进入草长莺飞的季节。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尕生便和妻子、兄弟一起迈出了收获的步伐。在附近的高山上,虫草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这一家人增收的指望。
匍匐在草地上,瞪大眼睛不放过每一棵小草。“挖虫草考验人的眼力、经验和体力,像我这种近视眼挖的不多,我妻子挖的才叫多呢!”尕生眯着眼睛说,而在他的身边,妻子已经挖到了一小撮。
然而挖虫草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卖出好价钱。以往,虫草只能以每根20—50元的价格卖给商贩,经过他们一倒手,价格甚至可以翻上十倍。“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让农牧民苦不堪言。
守着“金疙瘩”却过不上好日子,针对虫草集散无序交易、交易量不高、交易不分类、资源利用率低的局面,杂多县将虫草交易由粗放式交易转变为市场行业化发展,采用采挖—洗选—分类—包装—定价—交易的运作方式,使包装精美的虫草成为杂多旅游线路上的亮点。
2019年11月13日,寒冷的杂多县城迎来了暖心的一天。位于县城中心的冬虫夏草扶贫产业商业综合体市场项目正式开业。这是杂多县首个集虫草产品加工销售、手工艺品加工制作、民族服饰加工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通过商铺租赁的方式,市场引进企业62家,项目预计年收益120万元。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增收”的运作模式,打造了全县的产业发展“孵化基地”。集中交易的模式让尕生这样的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杂多县还将该项目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外还未安排公益性岗位的1200户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户均年增收1000元,使得该项目成为贫困户新的收入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