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克苏市阿克苏馕产业园内,公司员工利用业余时间以直播带货的形式推广创新型的馕制品。本报记者 陈恒摄/光明图片
女青年古扎丽努尔在阿图什市松他克乡木纳格葡萄示范园采摘葡萄。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汽修班的同学正在上课。本报记者 方曲韵摄/光明图片
克拉玛依百里油田作业区里林立的抽油机正在作业。本报记者 李笑萌摄/光明图片
喀什古城内的百年老茶馆,弹奏热瓦普的年轻人。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喀什古城每天上午举办开城仪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教师谷平在人民公园演奏手风琴,手风琴是塔城的标志之一。本报记者 李笑萌摄/光明图片
正在建设的和若铁路是南疆南部地区与内地又一便捷通道,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环沙漠铁路环线。本报记者 陈恒摄/光明图片
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生态保护区的山地风光。本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讯 秋天是新疆最美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
走在天山南北,到处是七彩的大地:丰收的果实、金黄的胡杨、白花花的棉花、绿油油的玉米……艾来提·赛买提家的葡萄再获丰收,李家庆家的棉花吐絮即将采摘,哈密的甜瓜早已成熟,和田的皮亚曼石榴被客商争相抢购,库尔勒的香梨开始采摘,阿克苏秋季成熟的苹果则是早在一年之春就已被订购一空。
更让人兴奋的是,秋天的新疆美景成为吸引各地游客最好的招牌。天山天池景区自开放以来,每天迎来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抬头看雪山,低头看湖水;喀什老城的小巷里,挤满了边行走边赞叹的游人,各种各样的色彩仿佛将老城打扮成七彩调色板;著名的喀纳斯景区不得不限制游人数量,碧绿的湖水融入满山秋色;各地的胡杨景区更是快门声响成一片,金黄色的胡杨林让人们如同走进童话世界。而在新疆各地的牧场和村庄里,农家游、牧家游以及各种名目的特色游成为人们的最爱。
新疆有多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新疆的美不仅仅来自大自然,更来自新疆近几年来持续稳定释放出的发展红利,让这片占祖国面积约六分之一的辽阔山河,成为团结和谐、发展繁荣的最好坐标。
看横穿新疆北疆的中欧班列铁路线,每天都有一辆辆列车呼啸而过,通过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个口岸,驰向曾经遥远、如今却极大拉近距离的欧洲。支撑它的是建在乌鲁木齐市的国际陆港区,作为中国到中亚及欧洲运输距离最短的商贸物流汇集地和交通枢纽中心,截至今年8月底,总共已开行近4000趟中欧班列。
看新疆南疆人口最多的喀什地区莎车县老城,一年来城市棚户区改造渐渐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发展、带动产业、增加就业等结合。政府注重民生改善、注重城区安全,提高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座已经有3100多年历史的老城,在焕发出新颜的同时又完整地保留了充满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
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的棉花地里,奔驰的采棉机正日夜忙碌着。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第六师区域内的120万亩棉花地已有98%以上实现了种植采收机械化,成为全国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最高的区域。
看哈密市伊州区大泉湾乡“一黄一绿一白一红”的农业生产布局,因为实行了水权水价改革,这个曾经因超度开采地下水严重下降的地区,农业生产增效、增产、增收,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手拿用水卡,主动加入到种植产业调整的行列。
来新疆,可看的东西、可看的地方、可看的人物接二连三,让人目不暇接。而最可看的,是新疆近几年在中央治疆方略的指引下,成功做到了社会稳定、团结和谐与繁荣发展。新疆人民如同手持彩笔的画师,一人一笔描绘出各自最喜爱的色彩,将新疆大地装扮成色彩斑斓美丽画作,更反映出各民族同胞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精神面貌。
这就是新时代的新疆,一个七彩迷人的新疆,一个美丽和谐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