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民族团结党旗红】从“海子包包”到“结盟新寨”看传承彝海结盟精神的小山村巨变
发布时间:2020-10-20 21:23:47

image.png

彝海镇彝海村距冕宁县城23公里,通过当地人的努力,从一座山中贫困小村变成了脱贫路上的“结盟新寨”。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国网讯 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结盟新寨位于冕宁县东北部,距冕宁县城23公里。当年,彝海的一汪碧波见证了昔年红军将领与彝族头人“歃血为盟”的传奇佳话,今天,它又见证了彝海人民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结盟精神,大力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奔康的“圆梦之旅”。

彝海镇彝海村有住户36户,147人,有9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以来,冕宁县彝海镇在脱贫攻坚的前进浪潮中,充分用好援建项目,盘活企业支持资金,依托红色景区,打造彝家旅游新寨,在曾经的长征路上建成了新家园。2017年11月,全村36户村民举家搬迁住进了建成的“结盟新寨”。

曾经的彝海镇彝海村叫“海子包包”,是被对口援建的贫困村,这里共有住户36户,147人,其中有9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已经建好的新村旁边,曾经的破土房作为一段历史的记忆被保留了下来。

新建的彝海村更名为“结盟新寨”,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建设理念,外观风貌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色调,由云朵、火焰等图案融合绘制而成,集住宿、观光、休闲、文化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36栋民房、1栋幼儿园综合体、4栋彝家乐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在美丽的彝海边落成。

村民们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2016年全部脱贫,2017年村民们组建了“彝之旅”合作社,参与到红色旅游项目中,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也不断改善。

彝海村是州级“四个好”示范村,村风文明、村貌整洁,群众安居乐业。

在带领村民脱贫的路上,村里的干部们总是一马当先。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新一任村支部书记马强多次奔走,带领下彝海村先后硬化通路13公里,修建5个村民小组的民俗文化坝子,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6个村民小组28个聚居点,人畜饮水工程24.7公里,新建蓄水池13个,使得小山村的基础建设有了飞速发展。

彝海村驻村“第一书记”吉克阿呷不仅带领村民积极参与景区建设,为当地群众协调就业岗位,建立“彝海村积分超市”,激励贫困群众坚持“五洗四改”,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养成好生活习惯。还经常到村民家中与贫困户促膝长谈,为他们讲政策听需求,帮助他们思想扶贫、精神脱贫。

英雄“逆行者”扎西平措是彝海镇副镇长,在冕宁县“6·26”特大暴雨灾害发生时面对滚滚而来的山洪他驾驶面包车逆行至重灾区救援被困群众21名。在平日里,他更是经常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为他们带来各种就业、培训等信息,帮助他们更快的走出贫困,迎接幸福生活。

在“结盟新寨”的贫困户家门口都会有一张内容详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联系卡,上面详细的记录了贫苦户的家庭情况、脱贫情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对口帮扶人信息等内容。便于村里对贫苦户实行精准帮扶,尽快实现脱贫。

在脱贫路上,彝海村在对贫苦户实行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彝之旅种养殖农民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696亩栽种高原优质红花椒,同时采买鸡苗1000只,试点发展林下养殖,打造生态食用鸡品牌“结盟鸡”,林下套种南瓜、大豆等作物,增加产出,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

从没有窗户的破土房到带小院的砖房新居,在脱贫路上一路向前的彝海村在发生巨变。不仅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展示着自己的成绩,更做为州级的“四个好”示范村贡献着榜样的力量。昔日“彝海结盟”是彝族同胞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历史见证,而今在党的关怀下,彝海村正沿着红军的足迹传承长征精神,谱写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来源:中国网   作者:记者 郑亮   编辑:管鹏伟
扶贫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