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讯 伴着习习海风,海南省临高渔民林海国开船驶向深海,半小时后,一口口铺满海面的巨型养殖网箱映入眼帘,这里是林海国工作的地方,也是亚洲最大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
海南临高海岸线长71公里,海域面积376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渔业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海南有名的渔业养殖大县。
林海国所在的海丰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渔业养殖公司,公司拥有约1000口养殖网箱,全年产量超过1.2万吨,产值约5亿元。
海丰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灵告诉记者,从2003年起步时的8口网箱到现在的1000口,公司经历过辉煌,也受到过打击。“感谢党和政府,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公司将业务做到了海外,‘后水湾金鲳鱼’品牌在市场上有了名气。”
1998年,挪威一家公司来海南考察深水网箱养殖,最终选址临高后水湾。8口深水网箱排在海面上,单个网箱周长90米、深6米。
挪威人养的鱼味道好、卖价高。“他们技术强,但是管理不到位,公司没能盈利。”黄达灵说。
一年后,挪威人撤走。本地一家企业接手,经营一年无功而返。此后,8口网箱在海面上漂荡,任凭雨打风吹。
2003年,黄达灵租下8口网箱并将其修葺一新,开始养金鲳鱼。他说,金鲳鱼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价格有优势,“老百姓吃得起,服务群体广”。
好的养殖技术加上细心管理,8个网箱当年就养出150吨金鲳鱼,带来175万元纯利。
第一桶金入账,黄达灵马上扩大生产,请深圳公司造了52个更大的网箱。2004年,公司利润增至680万元,现在已超过4000万元。
不过,公司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2014年,台风“威马逊”将200多个网箱吹上岸,损失达9700多万元。此后,在临高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黄达灵投入大量精力与资金,自主研发抗12级台风网箱。公司走上自主研发道路,所有设施都靠科技支撑,不仅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益。
近年来,海丰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依靠规模庞大的养殖基地,带领当地渔民脱贫致富,成为临高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3年前,当地渔民陈志东入股海丰公司,“我们自己养殖风险较大,靠着海丰的规模化、技术化养殖,我们每年都能得到不少分红,日子越过越好”。
在临高县,有8000多名贫困户像陈志东一样入股海丰公司。他们投入的6000多万元资金提高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贫困户和企业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共同体。海丰公司的养殖网箱成为一个个“蓝色银行”,既促进了企业发展,也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海丰公司将保护海洋环境作为生产的先决条件。据了解,公司自主研发了下沉饵料,并且每养完一批鱼后都要更换网箱地点,如同在海上“游牧”一般,以避免环境污染。“虽然饵料成本增加了,但是我们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干净的大海。”黄达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