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讯 从垃圾分类到脱贫攻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一笔财政资金应如何使用?每一项惠民政策如何落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幕后,审计机关承担着为经济做“体检”的重任。6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审计监督护航新征程”中外记者见面会,4位审计工作党员代表讲述了审计工作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让人们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量防控资金及捐赠款物抵达疫情防控一线。救灾款物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该如何保证?在物资分发一线、生产车间、调拨现场都能看到审计人员的身影。
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副司长吴星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审计署迅速组织2万多人,对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进行专项审计,及时指出问题、推动整改,共促进加快分配下拨资金100多亿元,物资1亿多件,促进建立健全制度1600多项。
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到优抚安置、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审计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民生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
“社会保障审计工作在推动党中央惠民政策落实落地、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吴星表示,“惠民政策落实得怎么样,人们有没有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这些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内容。”
吴星介绍,近年来,审计署持续组织开展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这些审计项目都和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
扶贫资金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这么多扶贫资金用在了什么地方?做了哪些事?效果怎么样?这是扶贫审计最先关注的问题。”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农业审计处邴芳说。
甘肃和新疆是邴芳参与扶贫审计的“主战场”。由于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历史因素影响,这里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退出标准,从政策制定到落实执行,从资金拨付到批复使用,从项目安排到落地见效,这中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我们都逐步查看、层层核实。”邴芳介绍说。
审计署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扶贫领域监督体系的不断强化,审计查出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比例已经由2013年的36.3%下降到2020年1.5%。其中,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金额的占比持续下降到0.19%。
据邴芳介绍,在扶贫和审计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的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已经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为重大建设项目保驾护航
“重大投资项目一头连着地方经济,一头连着百姓民生福祉,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北京市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副处长徐梁介绍说,对工程建设管理和投资绩效的审计,为国家、地方重大建设项目保驾护航,推动建设单位把输水工程、高速公路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项目打造成为优质、精品、放心和干净的工程。
从2009年起,北京市连续组织开展了对口援建、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项目审计工作。据徐梁介绍,对口援建和对口支援项目的审计工作,主要关注项目的计划进展和实施、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项目投入使用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审计中,还会向建设单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发挥审计的服务和保障功能。
在审计工作中,徐梁持续关注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情况,亲眼见证了受援地的巨大变化。“学校和幼儿园项目提升了办学条件,医院和医疗采购项目提高了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棚户区改造项目改善了住房条件,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受援地群众的喜悦之情。”徐梁说。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当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把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厨余、有害、其他等进行分类,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从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的工作人员而言,紧盯垃圾分类也是他们审计工作的日常。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会以垃圾分类方面的相关专项资金为主线,跟踪垃圾回收、垃圾处置的关键环节,审核政策执行有没有偏差、资金使用效益好不好、最终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天津市审计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一处彭鹏介绍说。
除了垃圾分类这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工作还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开展审计的过程中,我们会重点关注包括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地下水超采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短期高速增长的问题,并且会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一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建议。”彭鹏说。
国家审计促进绿色发展的成效日益显著。“近几年来,通过开展资源环境方面的审计,我们明显感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彭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