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彩虹故乡”班彦村:凝心聚力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1-06-08 22:32:29

新华社西宁6月8日电 题:“彩虹故乡”班彦村:凝心聚力谱新篇

当地土族群众传统服饰花袖衫由7种颜色构成,状如彩虹,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因而有“彩虹故乡”美誉。

自小,班彦村村民吕志伟就生活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沙沟山。这里是青藏高原浅山地区,山大沟深,多条沟壑将山坳里破旧的班彦老村与外界隔绝。

班彦,在土族语言中有幸福、富裕之意。但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前,班彦村村民的生活只能和“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

“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干啥都难!”吕志伟说,看遍沙沟山,靠山难吃山。

眼看,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2016年,班彦村五社和六社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其他贫困群众一样,吕志伟搬迁住进了山脚下的班彦新村,开启新生活。

平整的道路没了泥泞,烟熏火燎的土坯房变成错落有致的院落。走进吕志伟的家,电热炕、热水器、燃气灶等家具电器一应俱全。

“现在想想,当初的顾虑真是多余。”吕志伟说,搬进新房子,配套设施政府全配备了,新村的便捷打消了他当初的顾虑。

“山上有地种,下山能干啥?这是当初村民最关注的问题。”班彦村党支部书记仲关因保告诉记者,当初,他以老党员的身份开展老村的搬迁动员工作,让村民放弃世代生活的土地,村民们顾虑很多。

搬出去,未来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但仲关因保深知,不搬出去,班彦村村民就只能一直生活在“穷窝窝”里。“作为一名老党员,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段时间,仲关因保常常给村民讲解政策,解答疑惑。

2016年,484名贫困群众搬出深山住进新村。如何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又成了班彦村面临的新问题。

“要想增收致富,村子里必须要有产业支撑。”班彦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光平盘算着,盘绣、八眉猪养殖、青稞酒酿造等,都是有当地特色的好产业,班彦村也要搞。

修建户均36平方米的集中养殖区,村民端上了八眉猪养殖的饭碗;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具有民族元素的酩馏作坊,土族传统酩馏酒酿造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村子里兴建了土族盘绣园,吕志伟的妻子李旦件索靠着传统手艺,在盘秀园里做起了绣娘。“我每天背着娃,绣着花,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李旦件索说,孙女在村里的幼儿园上学,小病不用出村,生活大变样!

2017年,班彦村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底,班彦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19元,是2015年底的4倍多。2020年底,班彦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达到106.9万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村党支部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群众也越发有干劲。”袁光平说,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则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向群众宣讲政策,班彦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班彦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核心作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群众精神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从一穷二白到美丽富裕,班彦村实现了美丽蜕变。”仲关因保相信,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班彦村将越来越美,群众日子将越过越甜。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解统强   编辑:管鹏伟
扶贫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