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讯 6月19日清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什仍村的养蜂基地里传来阵阵蜂鸣,年过五旬的村党支部书记王贵专轻轻掀开一处蜂箱,抽出巢脾熟练地查看起蜂蜜酿造情况。“这几天雨水多,一定要注意保持蜂箱干燥。”侧头向一旁的蜂农叮嘱了几句后,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跳上皮卡车,一溜烟又朝什仍村桑蚕产业基地的方向驶去。
之所以如此上心,是因为这些产业基地承载着村民们的致富希望。
受山高路远的自然条件制约,过去,什仍村村民经济收入长期依靠槟榔、橡胶等传统产业,是个集体经济薄弱的典型“空壳村”。而早年在县城做生意,之后回村通过种木薯、橡胶等作物,买了村里第一台拖拉机的王贵专,则是乡亲们眼中“最有头脑的人”。
2013年,在村民们的举荐下,这位致富能人成了什仍村的“当家人”。
“当年是乡亲们举荐我当村支书,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我就得担起这份责任。”王贵专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为解决村集体及村民经济收入单一的瓶颈,他带着村“两委”四处考察找项目、谋出路,最终选择在村里发展养蜂、养鸡和种桑养蚕等“造血式”扶贫产业。
可致富的路子刚谋划好,他便碰到了难题:没有场地建鸡舍。“身为党员干部,我不带头谁带头?”王贵专顶住家人的压力,当即决定无偿让出自家250多亩土地。
这份魄力与担当,被大伙看在眼里。“虽然不太清楚加入合作社发展的好处,但看到王书记作表率,我们心里也有了底。”什仍村村民王梅说,2016年什仍村注册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她和村里其他57户贫困户全部入社发展。
王贵专没有辜负大伙的信任。村民没有资金,他帮忙去找贷款;没有技术,他找人来培训;没有设备,他去帮忙协调……党群携手,很快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不仅58户贫困户于2017年底全部脱贫,什仍村养蜂、养鸡和种桑养蚕等产业收益更于2020年累计超千万元。
目前,什仍村获得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示范基地等荣誉,并为蜂蜜等农产品注册了“大山蜜缘”等商标,正谋划着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虽然脱了贫,但村里的发展不能停。”王贵专说,接下来他将进一步梳理什仍村的发展思路,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继续当好村民们的“领头雁”。
(本报营根6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