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讯 《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西藏已建成区、市(地)、县(区)、乡(镇)、村(居)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意味着西藏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100%。如今,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等各级文化活动场所已成为西藏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依托10个专业文艺院团、76个县区艺术团、153个民间藏戏队、395个乡镇文艺演出队和5492个行政村文艺演出队,西藏各项文艺演出活动有序开展,极大丰富了高原群众的文化生活。
益西卓玛家住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今年刚结束高考的她,趁暑假来到了离家不远的山南博物馆参观。看到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精美的多媒体展示,她说,这些文化服务设施帮助我们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中华文化和藏族历史。
除了假期参观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在平时,图书馆是益西卓玛最爱去的地方。琳琅满目的图书、干净整洁的阅读环境让益西卓玛可以专心学习。她说:“我喜欢和朋友一起来图书馆看书学习文化知识。长辈们常教育我要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服务机构,丰富充实我们的业余生活。”
读者在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阅读学习(2020年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给群众带来公共文化服务便利的同时,高原上的居民还加入群众文艺演出团队,自己编排节目或参加庆典活动表演。为支持群众文艺演出队建设,西藏自2020年起对每个行政村文艺演出队每年补助5万元资金,用于演职人员误工补贴,购置演出服装、演出道具,以及节目创作等。
位于拉萨市蔡公堂街道的白定村于2020年组建了村文艺演出队,演员由村民组成。农闲的时候,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的专业老师给村民们进行辅导,编排节目。白定村村民巴桑是演出队的一员,他说:“演出队组建后,我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表演的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拉萨市老年文艺队在拉萨市群众艺术馆演出(2019年1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是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从1998年开始的西藏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到如今“美丽西藏 可爱家乡”优秀文化产品乡村供给工程的实施,西藏不断创新载体,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西藏自治区电影公共服务中心译制科科长次顿说:“我们每年都开展丰富的影视作品译制工作,努力让广大农牧民‘看到、看懂、看好’更多的新时代影视作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截至2020年,西藏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建成并通过公共文化数字文化网发布地方特色资源和红色资源总量达9.33TB,外购资源2950余部、20TB,少数民族语言译制数字资源4169小时。
西藏电视台藏语配音员在给电视剧配音(2009年9月29日)。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晋美旺措说,西藏和平解放70年后的今天,整个高原公共文化设施焕然一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