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一座山 一家人 一片云
发布时间:2021-08-01 17:03:04

光明日报讯 “徐医生,我家没什么好东西,这点笋干你带回省城吃。”

“徐阿姨,谢谢您对村里爷爷奶奶身体的照顾。这花送给你。”

远处的山坡上,村民们三三两两地站在自家门口向她挥手。

日前,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璜尖乡,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徐晓婵结束为期两年的驻村即将返回。和她一起回去的,还有她的丈夫张建明和女儿张清语。

抉择:一家三口上璜尖

2019年,安徽省启动健康脱贫“百医驻村”行动,从全省三级医院择优选派113名中青年骨干医生,投身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徐晓婵夫妻先后报名,巧的是,都被分到黄山市休宁县璜尖乡,在两个相距不远的村担任驻村医生。两个月后,他们做出一个让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把7岁的女儿张清语从合肥市芙蓉路小学转到璜尖小学。

璜尖乡位于皖浙两省交界处,是安徽省最后一批通公路、通电、通电话的高山乡镇。这里平均海拔820米,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常年云雾笼罩,因此被称作“云走璜尖”。

7月10日,返回合肥前,徐晓婵(左三)、张建明(左二)带着女儿张清语来到清溪村看望一名重点病人。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璜尖岭,徐晓婵、张建明夫妇准时赶到各自的村卫生室上班,扛起当地1400余人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担。

张建明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来到璜尖,张建明分到了徐家村,徐晓婵到了清溪村,两个村相隔10里路。他们的到来填补了清溪村和徐家村没有村医的空白。

驻村之初,为了弄清全村人的健康情况,徐晓婵对村民深入走访、建立健康档案,把村里可能患有重病的村民筛查出来,并建议他们及时到医院治疗。她发现,当地村民特别喜欢吃腌制品,很容易造成高血压等疾病。徐晓婵建议村民吃一些清淡食物和预防药物,但村民并不接受,“我们如果不吃咸的食物,哪有力气下地干活?”“药那么贵,谁能吃得起”。

为了让村民重视,徐晓婵鼓励大家到村卫生室量血压。她发现全村600余人有140余人是高血压患者,“这个数字太高了,很不正常。后来只要碰到患有高血压的村民,我都会反复叮嘱他们合理饮食、按时吃药”。

在她反复叮嘱下,村民们慢慢开始调整饮食习惯。治疗高血压的药品价格下降后,村里吃药的人也逐渐变多了,“经过2年的努力,现在村里的高血压患者基本上都能合理饮食、按时吃药,我还挺欣慰的”。

7月10日,徐晓婵(左)在清溪村卫生室与村医胡新莲交接工作。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我们俩正好互补,我比较擅长西医,她经常请我去会诊;而她擅长中医,会帮我们村里需要针灸的病人进行治疗。”张建明回忆,有一位老人全身皮疹、体温高达40℃,他对病人做了查体,发现病人腹股沟处有一个明显的虫咬性结痂,“结合先前的血常规检测,我认为是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并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综合征。严重的话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的皖南正是梅雨季节,这位村民在上山干活时被虫子叮咬,张建明推荐患者到黄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住院时,医生说:“如果再耽搁一会儿,血小板减少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重要脏器大出血,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巡诊:“徐医生的车我们都认识”

周家源村组在10公里之外,总人口200多人,常住人口六七十人,大多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为了方便大家就医,徐晓婵做了一个“移动卫生室”的牌子,每周三、周五下午定时开着自家的车出诊。因为车子是全乡唯一的皖A牌照,大家都熟悉了。有些人路上遇到就会招手让停车,简单看一看,或者拿点儿药。到达周家源后,徐晓婵会将车子停在村中间,把“移动卫生室”的牌子放上车顶,便开诊了。

“我忘不了看的第一个病人,一个胃穿孔术后21天的老人,因为没人带他下山,21天没有拆线,切口没有正常换药,已经化脓感染。”徐晓婵说,“从此,我明白,来到山村,我已经不是一个背后有各个科室协助的急诊科大夫,而是必须能独立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全科医生。”

夫妻俩手机上的智医助理系统显示,驻村18个月来,他们共接诊上万人次,上门随访5000多人次,每月平均接诊量超过乡卫生院的接诊量。

2020年大年初二,徐晓婵一家赶回璜尖,刚进家,一个村民送来粽子,说:“以为你今年要在合肥过年,不来了呢,大家都好害怕。我们也不知新冠肺炎病毒到底是个啥。有你们在这里,大家就不怕了。”

回想起那句话,徐晓婵望着窗外的竹林,神情有些惆怅。

2021年春节,他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异地过年,就在璜尖。大年三十晚上,全村人杀猪、跳广场舞,一直欢腾到半夜。就是那天晚上,徐晓婵加入了璜尖村的微信群,村民一阵欢呼“欢迎徐医生加入我们村,我们从此不怕了”。

教育:“女儿的学习可以补,扶贫经历不能缺”

“张清语,你在哪?回来吃饭!”傍晚,徐晓婵和张建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璜尖小学的住处。女儿还没回来。

山谷经常回荡着夫妻俩呼叫女儿回家吃饭的声音。张清语已经和山村的孩子没有区别,皮肤黝黑,时常和山里的小伙伴跑到溪水里游泳抓鱼。在这里,张清语没有了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和辅导课,而是有了很多要好的小伙伴,每天起得早,睡得也早,放学后下河游泳、抓鱼,上山逮萤火虫、挖竹笋、采小蘑菇。徐晓婵说:“和在城里的生活完全不一样,女儿比以往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两年过去了,徐晓婵认为,至少让孩子知道了中国的乡村是什么样子、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

7月10日返程时,张清语还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离开了。直到徐晓婵告诉女儿以后很少有机会和这些小伙伴再见面时,她才明白过来,哭了。

驻村前,因为工作忙,张建明和女儿接触比较少,这两年他们的感情更深了。“女儿成长了很多,变得更加开朗和懂事了,也更能吃苦,更有爱心了。这份成长是非常宝贵的。”张建明说。

收徒:我回去,要把医疗留给山村

最让徐晓婵欣慰的是,她两年驻村期间带出了一名学生胡新莲。“我回去了,有她在,村民就诊我就放心了,有什么问题,可以连线会诊,还有更多的专家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徐晓婵说。

2020年上半年,黄山市统一招聘村医,在浙江省义乌市个体诊所执业的胡新莲回到了家乡璜尖,成了一名有编制的村医。从2019年开始,黄山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补齐短板。2020年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保障一线村医待遇,现在后备村医逐渐成长起来。黄山市休宁县2019年成立了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就招收了2000人。这些毕业生将是村医的主力。除了驻村医生“以师带徒”,安徽省还实施了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

面对村民的热情拥抱和鲜花,徐晓婵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她牵挂着患了带状疱疹的89岁村民杨扎源,忘不了得了皮肤病还带着47岁残疾女儿的70岁村民胡秋仙……她反复叮嘱村民:“一定要记住我讲过的健康知识,治病不如防病,一定要合理饮食、按时吃药……”

“驻村这两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抢险、脱贫攻坚……这些很难忘。在村民最需要医生的时候,我们正好在这,我觉得这就是缘分。”徐晓婵说,“大家把我们当成村民,当成家人。我就说这次是‘离家’,我会经常回来的。”

两年“云走璜尖”的日子,一座山,一家人,一片云……璜尖,已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1日08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常河   编辑:管鹏伟
扶贫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