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释放生态保护新信号
发布时间:2021-10-14 22:55:11

光明网讯 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相比起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并将这些自然区域承载的文化遗产、人文要素统筹考虑保护传承,同时肩负着生态扶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重任。据报道,未来国家公园可能倡导自然教育和自然休憩两种旅游方式。

在一定范围内对人类活动的允许释放出一个信号:国家公园不是简单的无人区,在国家公园地区所涵盖的范围里,既要做到原有居民、人类文明、经济发展与自然、生物的和谐一体,也要做到参观旅游者与自然、生物的正确相处。这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到了本就应该一体化的共生关系,而非“非此即彼”“顾此失彼”的割裂与一方被迫牺牲的关系。

从国家公园的基本策略来看,核心是要做到保护与利用并重。国家公园是在严格保护园内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对较小范围的游憩区进行适度开发利用,来为大众提供旅游、科研和教育的场所。以较小的开发利用换取园内大范围的保护,这是一种可以合理解决自然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管理模式。我国的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矛盾由来已久,通过设立国家公园这类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做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从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来看,作为全民共享的生态型公共产品,国家公园将充分体现其公益性而非营利性,强调保护为基、永续发展理念,创新全民共享机制。一方面,国家公园可以让全体国民拥有享用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以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和资源利用生态风险的评估为前置条件,以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保护自然保护地内原住民的合法权益为导向,国家公园可以合理界定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国家公园的设立也是中国探寻整个人类如何与自然界一体化共处的新“试点”,未来它的成功经验对于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找寻到平衡互利的交汇点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因此,国家公园的制度保障及相应举措的落实至关重要。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有关部门可以建立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管理手段,全面掌握生态系统的动态信息,科学精准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对国家公园内的一切人类活动进行全面监控。同时,行政管理主体的评估考核制度也需进一步完善,不妨将国家公园管理与保护成效作为党政干部综合评价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常态监督、严格执法,定期开展国家公园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破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各类违法行动,应进行严肃处理,并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推动制定出台《国家公园法》。

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可以吸纳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这需要在对行政管理主体进行统一管控的基础上,还需探索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参与自然保护地的部分经营管理活动,合理分配特许经营收益,构建管理主体、产权人、特许经营主体和原住民等多元主体“共保、共建、共享”的自然保护地永续发展机制。

完善全方位保护与共建机制,为国家公园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首先在国家公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而推行至更多领域。这是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问题的新探索,也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新起点。

来源:光明网   作者:郭兆晖   编辑:管鹏伟
扶贫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