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歌声,唱响杭城。
当国庆遇上中秋,大杭州这场开在“云端”的演唱会也进入了高潮。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特别策划、第十二届(2020)杭州网络文化季子活动之一——云合唱“谁不说我家乡美”活动线上线下,和你同步见面。
这场开在“云端”的演唱会,我们收到了100多条视频,100多个MV看遍大杭州100多个高水平小康建设示范点。
100多支队伍、几千人实力开唱
“云端”的演唱会,亮点多多,惊喜不断,一一说给你听。
从区县到乡镇再到各个乡村,这次“云”合唱活动参赛队伍遍布大杭州13个区县市,100多支队伍、几千人全网互动。
“美艳的杭州有两幅画,两处美景在人心头挂。名气大的叫西湖,西湖美城里,名气小的叫湘湖,湘湖伴农家……”
梳着两条麻花辫、穿着小清新的旗袍,余杭区天长世纪小学“世纪之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充满设计感的余杭大剧院前,用稚嫩童声合唱《杭州两幅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读书明理之作《咏方塘》。
你知道诗中的“半亩方塘”在哪里吗?答案就在淳安县姜家镇郭村小学梦源合唱团小朋友唱的《观书有感》中。
余杭云创社区“乐洋洋艺术团”的唱将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杭州人,退休赋闲的叔叔阿姨,唱出了《人间西湖》的婉约和美丽……
参加这次“云”合唱活动的来自各个行业,他们中有村哥村嫂乡贤,有医生教师军人,也有城管环卫白衣天使退休工人……
他们用最动人的声音表白家乡、表白祖国。
用越剧、用民歌、用小热昏
“花式”表白家乡
曲调短小精练的民歌、唱腔委婉细腻的越剧、音调高亢悠长的抒情山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快板,还有最传统的小热昏……
从西湖、千岛湖到富春江、钱塘江,各种“花式”表白,让你既饱耳福又饱眼福。
“五星红旗扬,生活奔小康,富阳豆腐皮,桐庐栗子香。萧山萝卜干,塘栖有枇杷。严东关出五加皮,临安山核桃儿香。千岛湖去吃鱼头,吃羊肉到老余杭……”
西湖区花园社区歌咏队的叔叔阿姨们,一曲小热昏唱出《杭州是个好地方》。
始于清光绪年间,盛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热昏,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传统曲艺谐谑形式,是一种吴语说唱艺术。2006年5月,“小热昏”曲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咏队的队友们,不仅唱着流行的歌曲,更是想把经典传承下来,“小热昏”出现在了他们的练习课上,出现在了成员们的口中,也出现在“云”合唱的舞台上。
曲调不难,难的是如何用正宗的方言来演绎。歌咏队里有杭州本地人,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杭州人”,大伙儿通过一遍遍练习,将口音慢慢调整趋于一致。歌咏队还别出心裁地给表演添加了许多舞台表现,让“小热昏”焕发更具特色的活力。
“这是属于杭州的非遗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说唱、通过我们的表演、通过扇面的文字,把杭州介绍给更多的人,也能将这个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歌咏队李队长说。
“气度恢宏天目山,诗情画意传千年,古窑古桥古禅院,明空古寺有清泉,天目漆器名远扬……”临安区天目山镇“巾帼合唱团”这首原创越剧《别样精彩天目山》,让人耳目一新。
临安锦南街道横岭村村民,精神饱满、打着快板唱响横岭,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手拿草帽,穿着蓝印花布演出服的临安湍口镇湍源村村民,则用地道的方言唱响昌化民歌《山歌唱到怀仁堂》。
寻找你的乡音,pick你的家乡
此次“云”合唱活动,线上线下联动,精彩不停。
目前,杭州新闻客户端已经开出“谁不说我家乡美”云合唱专栏,收到的100多个视频都已集纳在此,扫一扫二维码,一键畅听。
“云”合唱优秀作品还可在喜马拉雅App同步收听,打开“喜马拉雅”,搜“云合唱”,就能听到。
抖音、朋友圈、喜马拉雅、新浪微博等平台也将同步开唱。
杭州高架唯一高清屏小S屏可欣赏“云”合唱动感风采。
此外,新天地新远影城IMAX,“云”合唱线下活动,也在等你参加。
快来寻找你的乡音,为自己的家乡打call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