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守住稻香 拥抱希望
发布时间:2020-07-02 14:57:37

周午福给农田施肥稻香节现场(资料图) 记者 金飞 摄

渔山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资料图) 记者 朱啸尘 摄

清晨5点多,夏日天空已经放亮。田埂上,摩托车马达的声音特别清脆,一群早起觅食的白鹭被惊飞,村庄的宁静渐渐被打破。

骑摩托的是周午福,渔山种粮大户。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渔山乡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为了守住这片肥沃的耕地,2012年起,渔山乡党委政府开始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粮食增效和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举办稻香节,打造生态品牌,为传统产业发展造势。

如今,每年金秋时节,渔山稻香节都会如期上演,“富春卷首,稻乡渔镇”的名头也日渐响亮。因为稻香节,渔山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并对未来有了更多期许。

坚守

“苗木与稻田之间的战争”

10多年前,一场争夺战在渔山的田间地头展开,被称为“苗木与稻田之间的战争”。

当时,周边的萧山苗木业发展迅猛,给渔山肥沃的农田带来极大的“威胁”。种植苗木,每亩1000元;种植水稻,每亩500元,这是当时的土地流转价,而且在水稻产量不高的情况下,农民自然看中更实惠的前者。

但以周午福带头的渔山农民,坚信脚下这片土地终会闪光。而此时,渔山乡也在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渔山稻香节由此而来。

6月初,芒种节气,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周午福骑着摩托车在田埂上来回“巡视”着,一刻都不敢松懈。“秧苗刚下地,现在正是补苗、施肥最佳时节,如果现在做不好,会影响一年的收成。”

59岁的他,依旧干劲十足。

年轻时,周午福可没觉得种地有什么好的,他选择成为一名泥水匠,干了20多年。他背着批灰刀,辗转各村,为村民建起漂亮的“小洋楼”。然而,泥水匠毕竟是个重活,人到中年的他,身体渐感不适。

2005年秋,周午福决定放下批灰刀,重归稻田,接下父辈们的重担,后来还当上富阳互利粮油专业合作社社长,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2006年开始,他承包了渔山畈50亩良田,之后是150亩、200亩、400亩……“承包的地,每年都在增长,这两年才稳定下来,总共530亩。”周午福很满意地笑着说。

530亩水稻田插秧的工作量可不小,他只能采用分批次插秧的方式,有序推进。最早的,5月25日就已完成插秧,秧苗已经不小了,最迟的是6月下旬,前后相差近一个月。

“插秧迟早影响并不大,关键是田间管理,比如生根发棵、施肥、除虫、灌溉等。我们这些稻田,‘喝’的都是渔山溪里的水,无污染、水质好,有利于提高水稻品质。”周午福说,合作社每年有30万公斤稻谷卖给国家,自己留5万公斤,销路不愁,很好卖。

“全是托了稻香节的福,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周午福从未像现在这样对种地充满信心。

改变

下山为脱贫,上山能致富

因为稻香节,山下人的日子好过了,山上人的生活同样很滋润。

2013年开始,傅国年就没机会留在村里欣赏稻香节,因为他在林峰山上的农家乐生意特别好。稻香节期间,每天有二三十桌客人。即使是现在,每逢周末,只要天气不错,也有七八桌客人要招待,基本都是熟客,或者朋友介绍的。

最近这段时间,傅国年有点忙,因为很会做菜的老婆要在杭州照顾生病的女儿。山上的生意,只能靠他一个人打理,尽管叫了几个帮手,但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墅溪村林峰自然村,海拔530米,人口近300人。十几年前,山上条件异常艰苦,是富阳唯一没有开通公路的高山村。为让林峰村民脱贫、过上好日子,2004年起,渔山乡启动林峰村整体搬迁工程,在山下原三元村毛山湾的20亩土地上,建起林峰新村,就在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附近。

2006年,傅国年带着老婆、孩子搬到林峰新村,开始新的生活。他干过很多行当,但因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干些苦活,工资并不高,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六七年。

2012年,渔山乡开始建设百里生态休闲文化长廊,修通了到林峰山上的路。当年,稻香节的举办,也为高山带来了足够人气。

有些生意头脑的傅国年,看到了商机,2013年,他搬回林峰山上老房子里,一番装修后,开起农家乐,名叫“醉意林峰”。

这几年,他家的生意一直很好,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日子比在外打工好多了。除了农家乐,他还有七八亩竹林、15亩茶叶地等,“靠山吃山”形容他最合适了。

傅国年说,稻香节让林峰山的名气大了很多,现在来登山的游客特别多,可以品新茶,挖春笋,吃蒸菜、土鸡、高山蔬菜等。如今,像傅国年一样,已有不少村民返回林峰山上做起农家乐生意。

返乡

叶落归根,未来可期

要上林峰山,必须经过山下的墅溪村,而离村口不远处有一大片新整治出来的荷塘,约有20亩,亭台水榭、水上汀步、景观木栈道等已基本修建完成,整个荷花塘区块景观工程预计7月初全部完工。

荷花塘边核心位置,有一栋三层“小洋楼”,名叫“瑶湾农家”,是去年“五一”开张的农家乐。

店主周献兴,今年55岁。他说:“荷花塘的‘前身’是一片杂草地,因地势低洼,只要一下雨,四处的水都会灌到这里,农作物根本无法生长,而且环境很差,夏天蚊虫很多。现在花这么大力气整治,对我们办农家乐是非常有好处的。”

返乡前,周献兴一直在外奔波,做了23年的印染业务,总觉得终究要回到家乡。2015年,他建了新房,去年上半年又投入30万元进行装修,做起农家乐生意。

为何要返乡创业?除了叶落归根的想法外,周献兴非常看好渔山稻香节的品牌效益。“现在大家都知道渔山有个稻香节,名气很大。如今,春永线正在修建,一旦通车,萧山、滨江、杭州等地的客人,来渔山游玩、就餐非常方便,以后我们这里肯定会更好的。”

“瑶湾农家”不仅环境好,停车也方便,还“设计”出各类主题活动,像钓龙虾、钓鱼、种玉米、画竹筒画、割稻子等,特别适合亲子体验。

热爱

小小米制品,做成大文章

稻香节的连续举办,不仅打响了稻米品牌,米价每斤从两元左右涨至五元,渔山乡还通过举办米制品擂台赛,进一步提升了大米附加值。周琴芳就是尝到甜头的村民之一。

六月底,正值考试季,周琴芳很忙,很多学校都预订了她做的米制品“定胜糕”。

一直以来,酷爱制作各类小吃、米制品的周琴芳,今年推出了新产品“定胜糕”,上面有“定胜”二字,讨个好彩头。在6月初举行的渔山芒种节气活动上,“定胜糕”一亮相,就受到杭州学军中学师生的热烈关注,立即向周琴芳订购了几十箱。

周琴芳说,“定胜糕”形态小巧好看,有紫色、白色、绿色、红色等多种颜色,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渔山当地的优质大米,纯天然、口感好,非常受欢迎。

“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喜爱。现在打电话来预订的很多,有时要的量太大,我只能推掉,实在来不及做。前段时间,我已注册了‘稻香情米制品工坊’,以后就可以批量生产了。”周琴芳怎么也没想到,小小米制品竟会做成大文章。

记者手记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从让农民脱贫致富入手,把保障粮食安全当成钥匙,打开的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门。十几年来,作为“富春卷首”的渔山不仅守住了耕地,更想尽办法、动足脑筋,让“稻香”飘得更远,让农田产出更大效益,这是一个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奔向小康生活的好故事。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记者 王小奇 胡筱璐 通讯员 王利芳 施尧兴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