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中泰街道用理论学习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发布时间:2020-08-18 14:03:28

杭州日报讯 “以前我们白云村有17家矿山企业,570多辆拖拉机,那个时候经济是搞上去了,但是环境破坏的也很严重。”

“我们现在的发展思路是对的,以提升环境为切入口,做强农文旅,让经济发展可持续。”

8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村社理论学习小组学习会在余杭区中泰街道白云村举行,该村的干部们结合自身学习、工作体会,表达了对近年来村庄治理与发展的一些感受和见解。

敢于丢掉石矿开采这个“铁饭碗”,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白云村的蝶变离不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让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最终实现工作大发展,中泰街道在白云村找到了答案。

接牢天线,解决好思想总开关问题

乡村要发展,理论要先行。

2019年,中泰街道就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下延至村社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成为先行先试的试点村。

“我们村每个月至少举行一次这样的学习会,将理论与本地实际发展与本职工作贴紧靠实,把好思想总开关。”白云村党委书记朱永兴介绍,“我们还经常在召开村班子会议前20分钟,组织开展好学习、讨论、交流,思想通了,工作就顺了。”

眼下,理论学习的热潮已扩大至中泰全域。各村社以党组织理论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个人自学、专题调研等形式,制定年度学习计划,至少每月举行1次学习会,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帮助年轻干部学懂弄通党的理论,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的问题,在交流讨论中,明白‘怎么做’的问题,也让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深理解,群众工作做起来更加顺畅。”谈起参加理论学习小组的收获,白云村村干部楼永超这样说。

接牢地气,使党的理论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

好用、能用、管用,是中泰街道做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下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助推剂的工作目标。据悉,自白云村成立理论学习小组以来,围绕乡村振兴、“全域美丽”建设、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已结出许多硕果,雄山就是其中之一。

1968年,白云村前身章岭大队的干部们带领全大队村民在雄山的闲置荒山上开荒造田,成为当时全省的典型示范区。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中泰街道兴起的石头经济,也让昔日苍翠青山一度布满“伤疤”。

近年来,该村在开展理论学习过程中,在开展入户宣讲、民情走访时,村民对恢复雄山梯田的呼声日渐强烈。对此,白云村决定对雄山梯田进行复耕复原,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结合“雄山梯田”项目建设,通过班子会议、党群面对面、网格支部会议、户主会等各层面进行宣传、动员,短短几个月,便恢复了雄山盛景。

截至目前,白云村已完成梯田桑树、桃树、梨树三种经济作物共约110亩的种植和改造,真正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推动全域美丽蝶变。

接牢民心,积极构建理论成果转化的闭环机制

“我们通过建立村社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班子会议决策研究-基层理论宣传宣讲-社情民意广泛收集-问题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中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只是第一步,如何运用好学习成果,用理论指导实践,学用结合推动工作,让党的理论走得进群众的家门、入得了百姓的心门,补齐短板是关键。

今年以来,中泰街道持续深化理论学习,依托走访调研、网格会议、户主会议等形式,开展“三送三问”活动,第一时间宣传新知识、新政策、新打算,广泛收集基层民情信息,聚焦基层群众需求,以党群面对面活动机制为载体,主动化解矛盾,做好民情服务工作。近两个月以来,已累计走访群众2676户,收集问题922个,各村社解决办理反馈群众诉求583件,协调284件。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陆一丹 王惜今 记者 叶凤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