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擦亮农事体验金招牌 东山村农旅结合蓄势待发
发布时间:2020-10-27 08:07:04

萧山日报讯“这周末高桥小学的班级组织了秋游活动,家长也要陪同。”往年的秋游活动就是吃吃喝喝看风景,薛女士没想到今年让女儿期待已久的秋游活动竟然是“下地干活”。河上东山村的稻谷已经熟透了,青山脚下,大片稻田闪着金灿灿的光,在田里挥舞镰刀的不再是村民,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4日上午,“游萧山稻河上”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河上镇第二届稻香节在东山村的稻田里隆重开幕。

此次活动设置稻田音乐会、卡通乐园、迷宫、稻田研学游、美食市集等旅游项目,串联了东山村、里都村、众联村等原生态乡村稻田,让游客体验农田欢乐,感受丰收的氛围。两天里,活动共接待1000余组亲子家庭,游客1万多人次。

“原来村里是机器割稻,现在是游客割稻。”村党总支书记徐国栋的一句玩笑话说出了东山村的转型秘诀:农旅融合。

农旅融合有点“甜”

“种地是很苦的,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徐国栋介绍,东山村是个标准的农业村落,拥有山林9655亩,耕地1073亩。以前,山林不产出效益,东山村的经济来源就是这1000多亩耕地。村民种的也是传统农作物:红薯、稻谷、小麦等。以稻谷为例,一亩一般能产800—1000斤稻谷,每斤2.3元,去掉种子、农药等成本,差不多每亩地年收入800—1000元。小麦、红薯的收益更低。那时候,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家里的老人打理土地。

农旅结合后,村集体收入陡增,村民告别种地时代,当起了“地主”。土地租给旅游开发公司,发展观光农业,村民坐在家里就实现了收入翻倍。

如今秋收时节,东山村的稻田人气爆棚。形态各异的稻草人、吸人眼球的稻草迷宫、田埂上各色乡村小吃,吸引了大批游客穿行其中。除了美食美景,稻田中央还搭起了舞台,开起了音乐会,乐队在上面激情演唱,游客在下面拍鼓应和。

看着女儿一年级的女儿戴着草帽手套,手握镰刀割稻谷,薛女士忙着在旁边给她拍照。薛女士说:“小朋友特别兴奋,第一次参加这种农事体验:割稻、打稻、挖红薯、推独轮车运粮食、扎稻草人、做糕点……她都玩疯了,我也好像回到了童年时代。”

据统计,此次活动两天里,东山村的家庙餐饮、老村长民宿、玫瑰园民宿、美食节等餐饮、农副产品售卖共营收75000余元。

在带货的路上越走越远

活动结束后,薛女士在村口买了不少大米、土鸡蛋、笋干。“新米肯定很好吃,土鸡蛋、笋干感觉也比较绿色有机,来了就顺便捎点回家。”

人流意味着商机,东山村在带货的路上越走越远。

就在村委会对面,12000平方米的采摘园里种着樱桃,智能温室控制下,实现了自动浇水、施肥、调节温度,不仅味道香甜,品相也饱满好看。今年的樱桃收获季,东山村举办了樱桃采摘节活动,引来大量游客采摘游玩。村里的土鸡蛋、笋干等在采摘节上一售而空,村民也发现了商机,开始生产制作经济效益高的特色农副产品。

如今,特色旅游观光项目的轮番入驻,让东山村农旅结合的发展图景更加明朗。村里的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为高档民宿,闲置的山林待开发为探险乐园,耕地搭上农事体验、观光旅游的快车,东山村像一匹黑马,正在蓄势待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村里,借旅游东风开始创业。

最近,东山村建了一个电商直播间。“我们计划跟电商直播平台合作,为村民建一个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村民可以在这直播带货,把农副产品销到更远的地方。”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杨圆圆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