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三位合伙人将荒地变身“聚宝盆”打造300亩生态果蔬现代农业园
发布时间:2020-10-29 09:35:54

余杭晨报讯 近日,在仁和街道永胜村的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大棚内,一排排杭尖椒整齐排布着,十多名村民正紧张有序地采摘、打包,大棚外,一辆大货车正等待着将新鲜的杭尖椒运送出去。

记者了解到,杭州庆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由三位合伙人郭正浩、龚胜平、何庆伦共同建立,占地面积325亩,沿着永泰路分为蔬菜、水果两个功能区,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97亩,以毛毛菜、杭尖椒为主打产品,由于其毛毛菜的品质高、销量好,今年还被评为“余杭区菜篮子基地”;水果功能区目前处于育苗阶段,种植着车厘子、葡萄、梨子、榴莲等不同季节的水果,还引进了黄心火龙果、“白雪公主”草莓新品种。

谈起合作社建立的缘由,就不得不提到这三位合伙人的初心。“建立农业园区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很多人都望而却步。我们是看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省市区的惠农政策也越来越多,农业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于是我们三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合作社。”郭正浩说,目前,在余杭区范围内很少有像他们这样种植蔬菜、水果、水稻等农作物的综合性产业园。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合作社的三位合伙人有着各自的本领,他们既分工合作,又相互协作。郭正浩是仁和本地人,原先从事工程行业,对村里的情况非常熟悉,永胜村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他们就将村里没有利用起来的土地承包下来,并规划了发展蓝图,计划打造集蔬菜区、水果采摘区、荷花观赏区、粮食供应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产业园。龚胜平原先从事对外销售以及物流,现在负责基地销售工作,他告诉记者,基地里的蔬菜有近60%是供应给杭州市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平均每天要运送50至100公斤蔬菜。何庆伦拥有几十年蔬果种植经验,是基地的“技术大师”,基地里的毛毛菜品质好就得益于他独特的管理经验。“白天温度太高,水、肥料洒到叶子上,叶片会坏掉,所以我们都在晚上进行施肥、浇水。此外,我们还采用晚上熏药的方式,熏药一次的效果与别人打两到五遍农药是一样的。”何庆伦介绍说。

除了主打产品毛毛菜外,三位合伙人还试验种植了新品蔬果,紫西兰花、紫菠菜等各类新品种蔬果在棚内有序种植。在一个连栋大棚内,记者看到了大棚套小棚的新型模式。“我们这个棚的特点就是大棚套小棚,为了给草莓、火龙果等新品种水果种植精准控温,我们还在上面加盖了一层黑膜。”郭正浩说,基地里的草莓都用树脂袋一个个分装排布,树脂袋里装着有机肥,如果游客喜欢可以直接连袋子一起拿回家培育,一边观赏一边等待果实成熟。

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郭正浩有着自己的解读。“作为本村人,我对故乡心怀感恩,基地工作人员都是当地年纪大的村民,他们负责基地的采摘、割菜、打包等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此外,我们还想尽最大努力完善产业园的供应链,建造一个集旅游、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将来采摘游玩的人多了,就能带动周边美丽乡村旅游热,让家乡的美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记者 吴怡倩 通讯员 陈连孝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