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讯 丰收的喜悦洋溢苕溪两岸,广袤的农村焕发全新活力。近年来,余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努力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美丽乡村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动着余杭“全域美丽”建设。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2020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37.97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8.43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509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58:1,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省市前列。
放眼余杭,处处都有新变化、处处展现新气象。完成121个规划保留建制村精品村全覆盖建设,成功创建市级精品村38个、风情小镇4个、精品线路7条、精品区块2个。
走进塘栖镇塘栖村,“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模样令人眼前一亮。这些年,凭借得天独厚的水乡资源,塘栖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跃成为万千游客心中感受乡愁的“网红”打卡地。
如何固定客群,让游客变“留客”,成为塘栖村的一道“新课题”。“我们要走出自己的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塘栖村党委书记唐国标说,村里有风景,还有众多本地特色的小吃美食,如粢毛肉圆等,就用美食把游客留下来。从第一家塘径小院农家乐,到网友评价“吃货必吃”的芦塘鲜农家乐,如今塘栖村核心区块已有6家农家乐,家家生意红火。目前,塘栖村日均游客量已突破3000人次。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44元,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美丽乡村“带红”的不仅是农家乐和民宿。良渚街道港南村做好后申遗文章,借势推出康红新港手划船项目,无数的游客慕名前来,尽兴而归,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400多张门票。
地处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的瓶窑镇窑北村,努力探索遗址保护和村庄发展的平衡,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大力发展千亩桃园,举办“花朝节”,并结合环良渚遗址风情旅游线路开通沿山骑行道,串联起“美丽看点”与“美好吃点”,带动农副产品展销。
各种形式的探索加快了美丽乡村从建设向发展的转型之路。在今年的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会上,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积极引入外来投资商、乡村创客、专业人才,扩大农村人才储备,通过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探索出一条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才是余杭各个美丽乡村的目标。
有“中国毛竹第一村”之称的百丈镇半山村,引进了专业的文化公司对村内低、小、散民宿行业进行整治提升,形成集群效应,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该公司以“共建+共营+共享”的民宿运营新模式,与农户签订成本收益对半开的合作协议,先后完成9幢农民房的设计、改造、提升,有效改变了以往当地民宿行业发展缓慢、运营落后的态势。
与此同时,黄湖镇青山村也开启了对于“未来乡村”建设的新探索,余杭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