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梦回甬城老街,唤醒那段温存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0-05-20 14:10:34 Wed   

摄像 包一圣 奚梓伟 剪辑 周幽怡 编导 王潇雨 卢修远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杭报集团杭州网承办的《“浙里”光影“云看”文博·浙江文博直播日》活动于5月13日正式开启。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展现浙江土地上丰饶的文化遗产,共享历史文化盛宴。

本季活动,我们相继走过了七所极具代表性、富有故事性的博物馆:我们前往了龙游人的故乡,听他们回忆祖辈漫长的商旅之路;我们拜读了徐谓礼文书,了解了南宋时期的官僚制度;我们感受了良渚古城在历史长河之中的魅力、领略了吴越王国的无限风光;我们曾走进安吉,坐上时光机,寻找生命的蓬勃之力;我们前往了嘉兴南湖,听了一堂“正宗”的党课…短短七天,我们每个午后如约而至,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最终“邂逅”历史。

image.png

5月19日,作为本季活动的收官之站,我们来到了宁波博物馆。这是一所非常“安静”的博物馆——它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带着一种敬重去仰视历史。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海洋文明的亘古变迁,都在这里徐徐展现。

岁月与文明,在这所博物馆中变得鲜活。穿越时空、徜徉历史长河,上下七千年,以一种故事的形式在这里得到精彩演绎:河姆渡的璀璨文化、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明对话、抗击外强的不屈精神……让我们穿越时空,置身于老宁波的街头巷尾,去追寻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

自然与历史水乳交融

建筑本身也是“展品”

初次到访宁波博物馆的游客,都不由自主地驻足馆前,因为这所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巨型的“展品”。

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王澍设计,是其“新乡土主义”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凭着这个建筑和中国美院的象山校区,王澍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他也是首位中国籍的获得者。

image.png

宁波博物馆汲取“港”的意象,寓意其将成为宁波文化将走向世界的始发港。讲解员陈宁介绍,“建筑形态以山、水、海港为设计理念,以民间收集的明清砖瓦组成的瓦爿墙和毛竹替代钢筋混凝土墙作为装饰,突出江南民居的特色。周围以水池环绕,代表海洋在宁波历史中的作用。”

砖墙的砌筑和窗口的布置在无序和有序间找到平衡,古典与现代在其间穿插,带有很强的诗意。博物馆外墙上使用的旧砖瓦,单按种类细分就有80多种,仔细看还能发现砖瓦上当年烧制时留下的符号。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多的旧砖都是从哪里找来的?陈宁称,“其实,这些都是在宁波旧城改造时回收来的历朝历代的旧物。如果以时间来算的话,最早的一块砖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外墙本身就是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的展品。陈宁补充,“在2009年,博物馆获得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最高奖项——鲁班奖。”

image.png

如果按照每平方米100块砖瓦的使用比例,整个博物馆1.3万平方米的瓦爿墙需要一百多万块砖瓦,用这些旧城改造时收购来的砖瓦,能节约至少一半以上的材料费用,充分体现了循环利用这一中华传统美德。

“可以想象,就像中国园林的建造,宁波博物馆特殊的材料做法,使它已经变成了需要滋养的有生命的环境。它刚建成的时候肯定不是它状态最好的时刻,但在10年后的现在,当瓦爿墙布满青苔,甚至长出几簇灌木,它就真正融入了时间和历史。”

image.png

它的设计既创新,又传统;它的外观既沉稳,又跃动。它承载着宁波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而他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创新的建筑手法、传统的建筑元素,将宁波独特的人文历史与现代文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看宁波百姓的生活变迁

七十年来,宁波实现了从内河小港向国际大港、从商埠小城向现代化国际港城的伟大跨越与华丽蜕变,宁波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次博物馆的《岁月如歌》物证展,通过呈现1949年以来见证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老物件,带我们触摸定格的时光,聆听如歌的岁月。

image.png

策展人何毓峰称,“5月25日,对于宁波来说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1949年5月25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并解放了宁波,这次展览所讲述的所有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都是从这一天开始。所以我们特地挑选了这一天作为展览的开幕日。”

image.png

展览的第一部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开始阐述,展示了见证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物证:由宁波人民政府公安局药行街派出所颁发的“镇反运动乙等模范奖状”,以及抗美援朝时期捐款购买飞机、大炮的凭证等。现场还展示了反映当时土地改革的宁波鄞州地区房产证明,即现代社会所说的“房产证”。

image.png

谈起“公私合营”,何毓峰提到,现场有一组非常“有趣”的小物件——“童车牌”火柴。该火柴品牌年代悠久,从1907年正大火柴厂创立,到1911年改名为“宁波正大新公司”,再到50年代公私合营时期,公司名称改为了“公私合营宁波火柴厂”。历年来火柴盒表面方格纸的变化,极具时代意义。

展厅内的物证种类尤为丰富,让人回忆起了祖国发展的各个具体年代。反映婚姻法改革的50年代结婚证、反映扫盲运动的“识字证书”、反映时尚观念转变的各年代宁波百姓的服装和配饰、到日常生活用品:手电筒、臭肥皂、跑步比赛的指令枪、赤脚医生的医疗箱,70年代的台钟、铝饭盒…

image.png

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实施,不管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人民面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何毓峰介绍,“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当时的宁波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企业。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后,宁波有1300多件产品获得了省优、部优、名优级别产品。”冲锋牌收音机、“双圆”牌铝茶壶等等,这些珍贵的物证,唤醒了我们脑海中那段温暖而美好的岁月。

image.png

博物馆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如何让更多人走近、了解博物馆,了解那一段段珍贵的历史?从活动第一天开始,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寻找答案。“5·18国际博物馆日”已然过去,但我们探寻历史、追求真相的脚步从未停下。在将来,我们期望有更多的博物馆能以这样新颖的方式与大家相见。让我们共同期待第二季博物馆系列直播活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再次与“史”相遇!

来源:杭州网  作者:首席记者 林海燕 实习生 张恒 摄影 闫雨婷 海报设计 包海青  编辑:徐文杰
返回
岁月与文明,在宁波博物馆中变得鲜活。河姆渡的璀璨文化、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明对话、抗击外强的不屈精神……让我们穿越时空,置身于老宁波的街头巷尾,去追寻那段难忘的历史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