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由杭州市对口帮扶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省内脱贫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自2013年两地结对以来,杭州投入了数十亿元财政帮扶资金,派遣了数以千计的帮扶干部和专技人才,打出了一套劳务协作、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相结合的“帮扶组合拳”。
从2013年至今,贵州黔东南州的贫困人口从120.6万人减少到48640人,贫困发生率从30.1%减少到了1.19%,13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脱贫。仅剩的两个贫困县从江和榕江,也已到了脱贫冲刺“奋战90天”的最后阶段。
初夏时节,烟雨蒙蒙,草木葱茏。6月1日至5日,杭州市委网信办、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黔东南州委网信办联合组织开展“助力脱贫攻坚 杭州在行动”网络主题采访活动。都市快报记者随团走访了黔东南州的丹寨、榕江、从江、天柱、三穗5个县。日访乡间,夜话发展,亲身感受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脱贫成效。
谁最了解黔东南,谁见证了它的变化发展,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的故事各有不同:有土生土长的苗侗村民,也有扎根一线的援黔校长;有坚守传统的年迈工匠,也有创新创业的返乡学生;有转变思路的农家妇女,也有本土就业的时尚青年……
正是这一个个普通人,为黔东南的脱贫攻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实现着自己的小康梦想。
鸟笼姐妹花
王丽(32岁)、王秋(32岁)丹寨县卡拉村鸟笼制作手艺人
我们是堂姐妹,学做鸟笼十多年了。我们苗族人以前很喜欢养鸟,家家户户都挂鸟笼,我们卡拉村被称作“鸟笼之乡”,鸟笼制作技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造型精巧,坚固耐用。
我们村曾经很穷,没想到小小的鸟笼变成了村民致富的法宝,成了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全村有125户在做鸟笼,统一标准、统一规模,分散加工、集中销售,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的道路。每人每天能做三四个鸟笼,收入200元左右。
鸟笼制作还带动了农家乐、亲子游,吸引大量游客到卡拉村观光旅游,体验DIY鸟笼制作,杭州来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还把传统鸟笼进行了改良,制作出迷你鸟笼、灯罩等创意竹制品,深受国内外顾客喜欢,也让老手艺焕发了新活力。
看,我们缝出来的新款T恤
张铃英(56岁)、杨老娥(44岁)榕江县卧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
我们都是侗族人,以前住在深山里,生活、出行很不方便,现在搬进了楼房,条件好太多了。更高兴的是,还能在家门口干活挣钱。
我们所在的卧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家楼下有个“千匠百艺”扶贫车间,听说是杭州桐庐和榕江东西部协作共建的,已经帮助我们这里的120多个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大家在这里干活,既能照顾到老人、小孩,又能通过手艺增收,每人每个月至少有2000元的收入。
这个扶贫车间,结合榕江民间的蓝靛染、苗侗刺绣、蜡染、手织布等非遗文化,专门生产各种文创商品。我们手上拿的就是最新款手织布拼布T恤,都是我们把一块块蓝靛手织布一针一线手工缝上去的。我们也不懂好不好看,但听说年轻人都很喜欢。
“小梓酱”卖鸡
杨思思(22岁) 天柱县“网红”达人
我喜欢动漫,喜欢Cosplay,网名叫“小梓酱”,在天柱还算有点名气。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没有留在贵阳工作,我是独生子女,爸妈怕我在大城市上班受委屈,就回到了天柱。我现在靠当模特、拍短视频、参加活动,收入也还不错,家人也很支持。但我还是想当小学语文老师,正在考特岗证。
最近这段时间,我在帮金山村的“小熊之家”直播卖鸡。“小熊之家”是由返乡女大学生熊英姐姐创办的,从事土鸡养殖销售,也是杭州余杭区电商助农基地孵化的首个项目。这里的鸡都在山上竹林里散养,空气好,水质好,做成鸡汤可香了。
前不久,有一个主播也来这里直播卖鸡,一天就卖出了将近900只,成交额达10万元。哼,我想超过她!
主播带货青白茶
许雪萍(22岁) 榕江县电商服务中心茶艺师、电商主播
我右手拿的是我们榕江的特产青白茶,产自1000米以上的高山,氨基酸含量高,清香淡雅、入口回甘,我觉得味道不输其他地方的名茶。我左手拿的是本地产的香菇,除了这些,榕江的特产还有锡利贡米、小香鸡、山茶油、罗汉果、青钱柳、葛根等。
我所在的电商服务中心,引进了杭州的电商企业来运营,打造的“扶榕乐购”电商平台去年销售额达780万元,带动1000多名贫困人员增收,也解决了特色产品的销路问题。
这里还在培养孵化本地能带货的电商销售人才,我报名参加了“网红”孵化班和电商集训班,正在尝试拍短视频推广,并通过直播带货,助农脱贫。欢迎大家多多购买品尝我们的农特产品哦!
四个火枪手
滚金早(37岁)、贾闹你(40岁)、滚金红(31岁)、滚拉水(40岁) 从江县岜沙苗寨村民、枪手表演队员
岜沙,苗语里是“草木繁多”的意思。我们这里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寨,共590户2700多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习俗、服装配饰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色彩,被誉为“世界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以前的我们,要么在家种地,要么出去打工。后来发展了乡村旅游,苗寨变成了景区,村民们参加了表演队、开办了农家乐、卖起了工艺品,游客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们几个也加入了枪手表演队。
岜沙的每个男人都配有火枪,是从父辈手里传下来的。先辈们最初用枪是为了打猎、防身,现在火枪成了“礼炮”,每逢重大节日庆典或宾客来临,我们会在寨门前朝天鸣枪,表示庆祝或欢迎。欢迎大家来岜沙苗寨玩,我们一定会“开枪”迎接!
车缝四组
李秋俐(20岁)、杨智宏(28岁)、杨长金(34岁)、王春华(28岁) 天柱县华鼎制衣有限公司车缝工
我们几个都是车缝四组的同事,也是好朋友,平时有说有笑的,但工作的时候都很认真。我们主要负责生产加工各类服装,包括时装、工作服、校服、多功能服、宠物服等,销往国内外。
以前我们都去过浙江、广东的工厂打工,但是离家太远了,现在我们有些要带小孩,有些要照顾老人,就回到家乡了。现在的家就在公司旁边的联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班回家都很方便,一个月也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天柱县是黔东南的人口大县,发展劳动密集型服装加工产业的条件比较好。我们这个服装厂,是由杭州帮扶资金出资3000万元建设的,有18000平方米多层标准厂房和产业园,今年3月刚刚投产,目前已经有130多人上班了,将来可以吸纳就业1000人。
造纸老王
王兴武(54岁) 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古法造纸是我们石桥村的苗族传统工艺,从唐代开始传承至今。我祖上是造纸世家,到我这里是第18代。我用构树皮、杉根和泉水为原料,通过几十道工序,制作纯手工纸。造纸作坊在天然溶洞口,这里的空气、水质、湿度都非常适合造纸,造出的古籍修复纸可以保存1500年。
在前人的基础上,我又研发了160多款纸制品,有的被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指定为文物古籍修复纸,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宁波天一阁的古籍修复,也会用我的纸。
我靠造纸养活了全家,也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古法造纸能够留存下来不容易,我希望利用互联网销售,最好能有大老板来投资,带动全村300多户都参与造纸,不用再去外面打工。
小吴医生
吴东梅(24岁) 从江县贵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室乡村医生
我是学医的,去年刚从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正好从老家村子搬迁到这里,直接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就业了。
我们这个卫生室有200平方米,从装修到购置基本医疗器械、设备,投入了杭州财政帮扶资金30万元。我手上拿的便携式B超、墙上挂的全科诊疗仪等设备,都是杭州萧山的传化集团出资捐赠的,所以我们卫生室也叫“萧山传化安心卫生室”。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这个卫生室覆盖服务了我们贵运安置区1409户6490人,解决了这里的贫困村民就近就医的问题。我还通过远程智慧医疗模式,与医疗专家进行交流和培训,为村民更好就医带来便利。能帮助村民们解决点小毛病,我感到很高兴。
焊工姚元金
姚元金(41岁) 三穗县贵州恒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铝焊工
我20岁从技校毕业后,先去了广东,做过电工、装修工、电焊工。后来又去过很多地方打工,像到处“打游击”。我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身体也不太好,为了照顾方便,前两年我就回来了。
我们公司2019年10月建成投产的,我也来了才半年,离我家不远,骑车13分钟就到。公司主要从事建筑铝合金模板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租赁,是杭州市江干区对口帮扶引进的企业,我听说项目一期总投资1.81亿元,其中杭州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550万元,这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果然是大厂啊!
我是以前干过铁焊,现在是铝焊,技术都是相通的,培训起来很快,我一学就会。收入嘛还可以,一个月有六七千元,我是技术工人,到哪里都很吃香的。
杭州来了个刘校长
刘诚平(63岁) 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校长、杭州援黔支教工作者
我在杭州当了几十年的老师,也在很多学校担任过领导职务,去年3月,已经退休的我决定来到从江支教。萧山区也选派了7位教师,来这里进行“组团式”教育帮扶。
我站的操场,是去年翻修的。前几天我们在这里刚开了高考倒计时30天的誓师大会,学校领导带头向高三学生营养餐捐款,我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头黄牛,犒劳高三师生,改善下伙食,也预祝这次高考牛气冲天。
我自己也算是一头老黄牛吧,来这里就想把全部精力用于学校工作。目前,学校各方面工作井然有序,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师资和资金帮扶从江、帮助学生。这些学生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他们能进入大学,以后出来就业,改善的不仅是自己的家庭,甚至能影响整个寨子。
分拣蔬菜的春妮
邓春妮(31岁)榕江县车江坝区产业基地蔬菜采选场分拣工
我们这里山多地少,地势平坦的地方叫坝区。车江大坝是榕江县最大的坝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种出的蔬菜特别好吃。我所在的3500平方米高标准蔬菜采选场,是杭州市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490万元援建的。每天都有几十名工人将新鲜采摘的蔬菜,按照严格的分级标准进行筛选、包装。
我以前是做幼师的,又要照顾两个儿子,有点心累就辞职了。在这里做是计件的,比幼儿园轻松,时间也比较自由,下午还能出去一趟接孩子放学,一天最多能挣100元。
30个小时后,我分拣的一级品辣椒,就能运到杭州,出现在联华超市的货架上,供杭州市民选购。我去过杭州,玩了一个星期。一想到我亲手挑选的菜,能端上杭州人的餐桌,就觉得很有缘。
志玲姐姐
杨志玲(39岁)三穗县电商服务中心农村电商创业者
我很早就自己创业,专门卖三穗的山货。以前一斤干辣椒最多能卖到15元,利润空间还不够,我想到了农村传统辣椒保存方法,将干辣椒精心挑选之后,用草绳编成串。辣椒串一下子得到了顾客的欢迎,主要供给一些火锅店、民宿等作为装饰品,还有很多人搬新家、办喜事,都买来挂起来,图个好彩头。
干辣椒编成辣椒串后,售价翻了一倍以上,最多一个月销售额达到3万多元。我一个人再也忙不过来,于是老公辞掉了设计师的工作,从广东回到老家,和我一起干。
现在我们就在三穗县电商服务中心做辣椒串,旁边就是仓储物流分拨中心,一边编制,一边发货。现在认识我的人不少,都叫我“志玲姐姐”,说我比林志玲还要辣,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