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2019年12月26日,地处武陵山深处的恩施州来凤县迎来动车,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而比这趟动车更早驶入来凤、改变当地人民生活的,是一辆往返于拱墅和来凤的“墅凤列车”。
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实施以来,拱墅区和来凤县在精准扶贫的战场上并肩作战、攻坚克难,聚焦产业扶持、消费扶贫、人才支援、劳务协作、社会帮扶等各领域开展全方位协作,结下了深情厚谊,取得了丰硕成果。
来凤吹哨,拱墅报到!
这辆“墅凤列车”,载着拱墅的智慧和担当,“车厢”里装满了项目、人才、资金、平台等“物资”,精准输送到了来凤前线,大力发展“两茶一果”和“一蜂一菇”,擦亮教育、医疗、培训“三张名片”,共同谱写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新篇章。
2019年4月,来凤县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拱墅智慧和担当,助力当地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是决战攻坚年,拱墅来凤两地将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发展统筹起来,为答好脱贫攻坚“收官之卷”贡献拱墅力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产业“车厢” 从“输血”到“造血”,实现产业扶贫长效发展
漫山花开的时节,来凤县武陵山尚风寨中华蜜蜂产业园内,总能看见成千上万只蜜蜂采蜜忙。
“一户贫困户只要养上10箱中蜂,就可以脱贫。” 来凤县委常委、副县长林林说。
三年前,拱墅的挂职干部林林来恩施,在扶贫工作中走遍了来凤大大小小上百个村子,了解到大量的贫困户连最基本生活保障还没有着落,“按期实现脱贫摘帽,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
想要带动农户持续增收致富,一定要把产业搞起来。
两地携手大力发展中华蜜蜂产业,建成了湖北省养殖规模最大的中华蜜蜂生产基地,并探索出了“一十百千万”的产业扶贫模式——建成1个以市场主体为核心的良种培育基地,每户农户养10箱蜜蜂,全县培植100名养蜂致富带头人,链接1000户贫困农户,实现每户农户增收1万元。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又把贫困农户的风险降到最低,让蜂农吃上了“定心丸”。目前,该模式带动全县中华蜜蜂养殖形成3万余群规模,拥有年酿造7.5万公斤中蜂蜜的能力。
近年来,两地共建扶贫产业园区,助力来凤发展长效扶贫产业。
以大河镇为中心的“香菇小镇”产业园,带动全县香菇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还设置了旧司镇三寨坪、高洞大坝安置点,革勒车镇土家寨等7个基地,建成11个冻库共计2000余立方米。2019年产业园覆盖全县34个村,共投放菌棒约200万棒,可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
此外,两地谋划藤茶、油茶加工项目20个,投入帮扶资金近1000万元;实施中药材加工基地项目,共建健康产业园;推动拱墅区鲜丰水果公司与来凤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基地并进行产销合作。
林林透露,今年,来凤县涉及4500万帮扶资金的协作项目已经按计划启动实施,将进一步打造产业支柱园区,持续加强当地自我造血能力。
平台“车厢” 引“凤”出山,打造消费扶贫新路径
临近端午,张俊忙着向拱墅来的企业“安利”来凤的本土好物。
张俊是拱墅区发改经信局派驻来凤的挂职干部,长期深入乡村一线,当地居民亲切地喊他“来凤通”。
自从两地开展消费扶贫之后,杭州总有企业会“慕名而来”采购应季的特色农产品。这一次,浙江清亦润贸易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薛云飞特地赶到了来凤,目的就是采购一批节日工会福利。
“用粽叶包裹的苞谷粑粑和端午节的粽子十分相似,可以采购这款新产品试一试。”张俊推荐的都是平常下乡发现的土特产,不仅陪着薛云飞去企业生产场地考察,还详细介绍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带动贫困户的情况。一番了解之后,薛云飞立刻让企业给杭州快递了样品。
“不仅注重产品品质,更注重带贫效益,这才是消费扶贫的重要目的。”张俊说,通过这样的实地对接,来凤的农特产品通过“凤凰出山”渠道走向杭州市场。
如今,来凤藤茶、山茶油、香菇等扶贫农特产品纳入拱墅区政采云采购范围,以拱墅区“凤凰出山”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为核心的来凤农特产品“1+X”销售网络在杭州初步建成,2019年通过各类平台销售来凤农特产品累计金额1355万元,带动994名贫困人员增收。
产品“出山”,旅客“进山”。
漫水乡油房坳村旅游资源丰富、土家文化浓郁,但地处偏远,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2018年以来,油房坳村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近500万元,引进浙商资本,打造“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项目”,吸引了杭州、上海等地的旅客,“融”出了一条以观光休闲为主的现代农业扶贫新路。
近两年来,田园综合体项目稳定提供就业岗位30个,临时就业岗位100个以上,累计支付村民务工工资超过4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增收贫困户25户,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产业链接带动400人以上,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人才“车厢” 智志双扶,打响人才协作特色品牌
今年五月,原本已经结束一年半支教的雷美央,又一次来到了来凤,因为这里有她未完成的心愿——推广“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模式,建立来凤县教育系统人才库。
2018年,拱墅区德胜小学的雷美央老师赴来凤县大河镇中心小学支教,成立了杭州恩施教育协作中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将拱墅区“有温度的教育”理念带入武陵山区腹地,温暖着越来越多山区孩子的心。
校园图书馆建起来了,书法俱乐部开起来了,中华经典诵读深受学生喜爱,师徒结对制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大山里的老师有了新的理念,大山里的学生有了新的活力,大山里的学校也有了拱墅这位“新朋友”——拱墅中小学积极捐赠图书,拱墅的名师现场上示范课,开展专家讲座。
林林清楚记得2018年走访大河镇一户贫困户时,老百姓拉着他的手说:“谢谢杭州给我们农村送来了这么好的老师,现在家里的娃娃每天都盼着去学校上学。”那一刻,林林深刻感受到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
目前,“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已经向来凤县旧司镇、三胡乡、百福司镇等地学校推广,为丰沃恩施教育发展土壤贡献了杭州力量。
此外,拱墅扶“智”又扶“志”,补充“精神之钙”,不断激活发展内因——
2017年以来,拱墅先后选派1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来凤县支医,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社会捐赠1300余万元实施医疗协作项目,线上线下结合培训来凤基层医疗人员共计4000余人次。
2018年以来,两地携手组织开展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26期,1861人次;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357人次,通过创业带动贫困人口1157人。
今年还将建成恩施州东西部协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建设,预计年培训贫困户1000人次以上,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