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咸丰联手“咸庆丰年”终成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7-02 10:22:53 Thu   

杭州日报

北纬30度,东经120度,这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坐标。这里拥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良渚古城遗址。

北纬30度,东经109度,这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的坐标。这里拥有蜚声中外的唐崖土司古城遗址。

相距1400多公里,携手脱贫让两地有了更深的情谊:在这场东西部协作帮扶的大潮中,余杭累计安排帮扶资金1.2亿元,立项补助74个建设项目,实施覆盖80多个村,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9839人,给咸丰留下了近1亿元的村级固定资产,为全县兴村富民夯实基础。

今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咸丰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从一个山坳里辟出致富路

咸丰县有个马倌屯,十年九旱,庄稼多是玉米、洋芋,全村358户村民中,有187户贫困户。而这一切随着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的建设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余杭的对口帮扶下,安排了1100多万元帮扶资金打造农业园。”在忠堡镇马倌屯驻村书记廖文斌看来,有了这个现代农业园,马倌屯未来可期。

马倌屯村四面环山,山坳间却拥有一片1300亩的平地,这在咸丰县域实属罕见。现在这片平地上,余杭把发展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带到了马倌屯,建起了花卉育苗大棚、高档菌菇生产大棚、肥水一体化系统和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等现代农业设施设备。余杭区帮扶工作组牵头,还陆续邀请了浙江大学专家团队前来指导园区规划提升工程,并联系多名余杭农业技术人员蹲点指导,传授先进管理经验和种植技术。

浙大校地科教技合作基地的“彩色水稻”来了,亩均收入1000元以上;临安的小香薯来了,吸纳了400人次务工;连片的温室大棚里,种着月季、玫瑰等花卉,草莓、百香果等水果及羊肚菌、松茸等高档食用菌菇。廖文斌说:“这些作物带来的效益远超当地传统作物,通过农业园辐射带动贫困户1000余人,就业收入达1000余万元。”

借助扶贫协作的东风,余杭还与咸丰共建了电商产业园,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增收优势。

咸丰余杭电商产业园总经理鲁望介绍,电商产业园共销售咸丰农特产品百余种,从去年6月至今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推介展销活动,茶叶等大宗农产品线下销售近5000万元。现在,余杭的禹航土鲜、小芳超市等都已成为土特产的定点销售点。

把一片叶子培育成大产业

初夏季节,咸丰县满山的箬叶生机勃勃,村民们背着口袋,穿梭在箬叶林间,采摘、打捆、装袋……把新鲜箬叶采摘回去,运到忠堡镇箬叶加工扶贫车间,这里是全县最大的箬叶收购点。

“这里生长的箬叶,天然无污染,带有丝丝清香。”郑颖是余杭派到咸丰县的挂职干部,担任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在咸丰逾两年,他一直在寻找和挖掘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特色、潜力的产业。

从这张箬叶中,郑颖看到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并将箬叶加工列入扶贫计划中。

2019年,咸丰县兴农箬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余杭投入了260万元帮扶资金修建了一个箬叶加工扶贫车间。

同年12月,吴恩芳家的箬叶收购加工小作坊搬进了这间12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仅10天就收购了50吨箬叶。“我们一年给村里交15万元的厂房租金。”吴恩芳说:“通过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营,预计今年纯利润可达200万元。”

此外,这间箬叶加工扶贫车间还能提供近40个分拣岗位。郑颖介绍,这里采用无固定时间上工,周边不少农村妇女忙完了家里活计就来“上班”,按件计费,手脚麻利的一天能赚七八十块,日子也充实多了。

因地制宜,才能激发活力。在东西部协作帮扶之下,卢凤群的果蔬面条制作家庭小作坊也转型升级,成为一家拥有自动化流水线的食品加工厂。

一排排架上细长的面线齐齐挂着,远远望去,红、橙、绿、紫等不同颜色的面条,好似一匹匹彩色丝绸……在凤群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晒面线场景颇为壮观。

今年4月,咸丰县返乡创业园开园,卢凤群就在这里成立了公司,工人全部就近招聘。她说:“公司成立首年,预计年产值大概能有350万元。未来三年之内,我要把面业产值做到一千万元。”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咸丰有不少像卢凤群这样,曾在东部发达省市务工,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本后返乡创业。”余杭区挂职干部、咸丰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小忠说,而咸丰当地亦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从长远生计考虑需要就近就业。

于是,“咸丰县返乡创业园(扶贫车间)”项目诞生了。以“一园多点”的模式,高乐山镇白水坝、坪坝营镇杨洞、曲江镇魏家堡等安置区,引进返乡创业(扶贫车间)16个,安置贫困户700人以上,预计到年底可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

在“一杯水”里倾注民生温暖

车子在一条颠簸不平的山路上行驶,一边是青山悬崖,一边是高可蔽日的原始森林。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条全长4.5公里的山道,仅用一周时间就开辟完成。

快于想象的通车速度,源于对稳定水源的强烈渴求。因为这条山道的尽头,藏着一个10万立方米的水库,名为“杭恩坪坝营水库”。

“杭恩”二字,意取双关,既有牵手之意,亦有感恩之情。

2019年7月,杭恩坪坝营水库动工。同年11月,水库完成注水并启用,将坪坝营镇22个行政村、2.62万人口的供水保障从“温饱线”推向了“小康线”。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水,冬季断水就花钱买。一罐200元,省着用能用一个月。”回忆起从前因水而愁的日子,尹素英感慨,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这是一笔让人喘不过气的支出。

于是,余杭谋划对口帮扶举措,在百姓“一杯水”上铆足了劲,投入80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坪坝营镇杨洞片区安全饮水灌溉工程项目,从原始森林里引来甘霖。

“有了灌溉基础条件,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和贫困户土地入股方式,连片开垦了发展藤茶生产基地,组建了茶叶合作社。”坪坝营镇镇长彭明舟说,“借助稳定的电商销售渠道,我们的藤茶不愁没销路。”

如果说,翻山越岭而来的山头源水弥补了民生欠账,那么,跨越千里引进的种植技术,则正面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增收速度。

4月29日,咸丰县唐崖茶市开张,70多个店铺均配备冷藏库,入驻了30多家茶企。与此同时,东西部扶贫协作投入260万元资金开通了茶叶运输专线,保障咸丰茶叶加工销售。

咸丰县茶业局局长姚健说:“茶市的建成补齐了咸丰县茶叶销售的市场短板,为茶企、商户、市民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购销平台。”

茶叶,是这场汇聚余杭-咸丰两地之力脱贫攻坚的重头戏。

2018年,余杭将安吉白茶种植技术引进咸丰,通过引进浙商、建设轻基质培育白茶苗圃,繁殖推广更加适合当地气候的优质白茶原材料。

“我们种茶讲求品质,而不是产量。”姚健说,咸丰的唐崖白茶每年只采摘春茶一季,夏秋茶不采摘,干茶平均价格在600元/斤以上。此外,不少浙商还在咸丰干起了茶叶育苗、种植、销售,不仅把唐崖茶销往全国,还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每年只采一季,产值并不会减少。”姚健说,品质好且保证长期客源,每亩茶田能带来近万元收入,还能把农民从茶园里解放出来,算经济账不亏。

从杭嘉湖平原到荆南要地,扶贫一线捷报频传:“共享生态牧场”湖羊养殖、中药材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基地、花椒生产基地、莼菜生产加工基地等优势项目涌入咸丰,“万企帮万村”不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

另一头,咸丰的茶叶、油辣椒、小土豆、腊肉、蜂蜜等优质农产品“出山”,在余杭乃至杭州大放异彩,把咸丰的“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首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余杭-咸丰联手“战贫”攻坚首战告捷,“咸庆丰年”美梦成真。

余杭-咸丰东西部

扶贫协作大事记

6月21日,代表余杭区与咸丰县签订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

7月17日,咸丰县委书记郑东来率队到余杭区考察,签订11个乡镇(区)街道结对框架协议。

4月19日,余杭区派驻咸丰县挂职干部郑颖、陈小忠到岗。

4月24-27日,咸丰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皓率队赴余杭对接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5月8日,余杭区支援咸丰县专家孙金栋、叶昂超、任国华到岗。

5月21-22日,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袁红一行专家组施行咸丰县首例冠状动脉造影术。

9月30日,成功签约蚂蚁金服“普惠金融+智慧县域”精准扶贫项目。

12月12日,咸丰余杭电商产业园开园。

4月2日,全州首家助残扶贫车间余杭区·咸丰县助残工艺品扶贫就业车间揭牌。

9月6日,咸丰首个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共享牧场”湖羊羊舍正式启用。

9月10日,余杭对口帮扶咸丰县现代农业产业新品种——咸丰硒香薯在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开挖。

12月10日,咸丰“杭恩”坪坝营水库启用。

1月9日,恩施州最大中药材初加工厂在咸丰工业园区正式启用。

4月13日,余杭东西部协作爱心认购39吨咸丰富硒大米,解决咸丰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难题。

4月14日,余杭区支援咸丰县专家欧伟根、李军、王俊到岗,开展专科建设、教育帮扶、农技建设等方面的帮扶指导。

4月28日,咸丰县返乡创业园白水坝园区正式开园。

5月18日,余杭咸丰东西部协作贫困村结对开启“云对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 / 白赟 图片来源 / 咸丰县对口扶贫办公室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