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丹寨 一片“滨”心暖丹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7-31 11:18:27 Fri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苗疆的印象。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西部丹寨县,缭绕在层层梯田之上的迷雾,像是萦绕在百姓眉间的愁云,多年来,由于巍峨的群山和闭塞的交通,丹寨长期处于极度贫困和落后的状态,早在2014年,丹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4572户58737人,贫困发生率为37.65%。

什么时候能够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这是人们深深的渴盼。2019年4月24日,丹寨的乡亲们终于等来这一天——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丹寨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实现“减贫摘帽”。

在脱贫的道路上,通过东西部协作,杭州滨江自2016年起,与丹寨手牵手、肩并肩,来自滨江的扶贫干部和专技人才用一腔热忱温暖了丹寨百姓,唱响了一曲曲精准帮扶的壮丽凯歌。

从“输血”到“造血”,夯实产业根基;从扶贫到改善民生,组团式送教、实训送医;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开展劳务协作帮扶……据统计,几年来,滨江区帮助丹寨累计培训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2516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22亿元,实施协作项目47个,产业利益联结贫困人口9300人,使5万余名群众受惠。

变“输血”为“造血” 夯实产业根基

烈日炎炎,走进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吊瓜套种板蓝根种植基地,在藤架上悬着的吊瓜泛着绿色的光泽,而在藤枝蔓绕的荫蔽之下,林下板蓝根也不断从大地汲取营养,一簇簇翠色欲滴。

据丹寨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建刚介绍,吊瓜套种板蓝根的面积,现在已经达到12000余亩,而在2018年以前,这个数字还不足500亩。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滨江区对产业发展的大力帮扶。2019年,甫一上任,滨江挂职干部徐建刚就走进了田间地头深入调研,并确定了工作组要以“扶理念、强产业、补短板、惠民生”为导向,真情扶真贫,实现真扶贫。在调研产业时他发现,丹寨县中药材种植业面临产业用地紧、亩产效益差、投资意向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为此,他提出了产业项目应符合“产业有基础、项目有带动、干群有动力、资源有优势”的“四有”标准。

“考虑到吊瓜每亩只种75株,有80%左右的土地没有利用,而根据吊瓜喜阳,板蓝根喜阴等差异化的生长特性,两者套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徐建刚说,截至目前,投入到该产业的东西部协作资金达4407万元,而上种吊瓜、下种板蓝根和黄精的“药药套种”产业发展模式,使每亩利润可达4500元左右,增加了亩产效益。

如今,小小的吊瓜,已经成为丹寨县的“致富瓜”,60多岁的村民蔡加琴满面笑容,“每个月都有事情做,我们一天可以收入90块钱。村里面吊瓜大丰收了我们还可以分红。” 像蔡加琴一样充满喜悦的还有当地贫困户4400多人,通过以土地流转金、劳务薪金和产业分红金为主体的“三金”分配方式,老百姓人均增收了500元以上。而依托产业“输血”扶贫变为“造血”脱贫,贫困户有了内生动力,脱贫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

补短板惠民生 教育医疗公共设施全面提升

4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德育教研在线活动在“云上”展开,镜头的一端,是滨江区优质的师资力量,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丹寨,296名班主任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疫情之下,人员流动受阻,但去年8月建成并投用的“智慧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却派上了大用场。自平台投用以来,两地共连线开展互动培训14次,丹寨县级教研13次,校级教研33次,线下培训教师2590人次,线上培训教师4743人次,送教课时数182节,交流内容涵盖语文、数学、心理健康、班主任管理等多个教学领域,有效实现了东西部优质教育资源的远程共享。

丹寨县位于黔东南的大山深处,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如何将杭州教育的新理念、滨江教师在课改中的新技术、新思想扎根在丹寨,是教育帮扶的关键内涵。尤其是在支教老师离开丹寨后,还能让丹寨的教育持续得到“灌溉”,是滨江区精准帮扶继续破解的难题。

为此,滨江区创新模式,一改以往教师在某一所学校“单兵作战”的支教方式,探索组团式、点单式的教育帮扶。通过整合支教教师的教学优势和学校特色,整合教学资源、学校资源,根据丹寨各学校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帮扶,从而实现资源输出最优化。

自2017年6月以来,滨江区26所学校与丹寨县36所学校结成了友好姊妹学校,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和部分幼儿园,三年来,滨江区共选派了137名校长、教师赴丹寨支教,另组织270多人次的名师、专家到丹寨送教讲学,通过各种方式,集中培训丹寨校长、骨干教师800多人次,帮助丹寨打造“带不走”的师资。

两年多来,滨江区爱心企业和个人共捐赠资金686.5万元用于教育帮扶,其中293万元用于资助建档立卡学生626人,特别是中瀛控股捐赠200万元在民族高中成立“圆梦教育基金”,用以每年资助品学兼优学生200名,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找寻人生理想。

在医疗帮扶方面,为有效解决该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技术弱的短板,2018年,滨江区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0万元,在丹寨县人民医院建成了黔东南州首个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基层医师培训基地。

该基地共占地500平方米,设有学术报告厅、临床技能实训大厅、图书阅览室等,穿刺、导尿、急救等109套医学模型一应俱全,也成为全县医生的“训练营”。

基地自2019年4月建成投用以来,共开展培训120期,培训村医、乡镇卫生院医生、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实习生共2000余人(次),快速有效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的服务技能。

在饮水保障方面,滨江区投入帮扶资金982万元,修建扬武镇干改水厂,并建成南皋乡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工程,同时,投入100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人居饮水保障工程,铺设管线长约214300米,覆盖贫困人口21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滨江区投入社会捐赠资金850万元,对口协作资金250万元,帮助丹寨县四个乡镇及街道建立了24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各具特色的党群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服务党员群众、凝聚人心的有效载体。

政府牵线+校企结合 形成劳务协作“滨江示范”

5月28日,2020年滨江·丹寨对口帮扶技能培训第三期花都美容美发班开班,20名丹寨建档立卡贫困学员在滨江开启为期3个月的培训。

作为“政府牵线+校企结合”的订单式培训的典范,这项最长情的帮扶,自2018年起,就为丹寨的贫困青年,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

培训班通过学员特点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并开辟就业推荐“绿色通道”,仅第一期学员的就业率就达到了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大山里的年轻人,通过职业技能比赛,锻炼了自己的“真功夫”,比如,2018年4名学员就在浙江美容美发技能大赛中获得优胜奖及“十佳新秀奖”;2019年3人包揽了浙江省美容美发技能竞赛美发组卷杠冠亚季军,1人获得美容组晚宴化妆季军,2人分别获得“浙江省青年美发名师”、“浙江省青年美容名师”称号。

一边是“带人出山”,一边是“送技下乡”。

在徐建刚的牵线下,滨江区人力社保局联合丹寨县人力社保局、丹寨职业技术学校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四方签订合作协议,在丹寨职校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室”,定向培养安防领域技术人员。

目前,第一期72名学员已结束一年的实训实习,目前6人在宇视上班,大部分回校继续深造;第二期面试录用的57名学员已于7月来杭实习,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平均工资可达4000多元,最高可达5500元,待6个月实习期满后,实行双向选择就业,进一步拓宽高质量就业渠道。

据了解,在劳务协作方面,截至目前,两地组织开展贫困人口培训17期642人,成功就业523人;培训致富带头人5期245人,带贫增收620人;组织专场招聘会14次,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帮助贫困人口2010人到浙江及其他地区就业、1977人就近就业。

大事记

2016年2月

滨江区与丹寨县正式签订《滨江区与丹寨县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两地启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2018年4月

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工作队丹寨工作组到达丹寨县,全方位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2018年6月

首次开展社会帮扶活动,6家企业向丹寨县龙泉镇部分村捐赠180万元,用于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2018年9月

“锦程启航班”正式开班,丹寨县16名建档立卡贫困青年成为首批赴杭学员学习美容美发技能;丹寨·滨江对口帮扶校企合作“宇视实训班”开班

2019年3月

滨江区人民政府帮扶丹寨300万元,建成黔东南州县级首个多功能全方位医学模拟实训基地

2019年4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丹寨县退出贫困县

2019年5月

滨江区爱心企业向丹寨民族高中捐赠200万元,成立圆梦教育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2019年9月

丹寨县东西部协作金钟安置点洗涤扶贫车间正式投入使用

2019年11月

首个东西部协作“药药套种”项目300亩吊瓜套种板蓝根基地在兴仁镇烧茶村建成;日处理量2000立方米的南皋乡农村饮水集中供水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9年11月

丹寨县深度贫困村、学校、医院与滨江区企业、社区、学校、医院形成结对帮扶全覆盖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孟娇 方明轩 徐赟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