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在一马平川的萧山东部平原,海拔299米航坞山算得上“一峰独秀”。航坞山下,有一个在中国村庄中称得上“一枝独秀”的航民村。在杭州、浙江乃至全国范围内,这片仅2公里的土地早已名声在外。
40年间,航民人以6万元农业集体积累起家创办萧山漂染厂,把一个手工小作坊发展成资产收入均超百亿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让村庄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间,“创业创新、共享共富”的初心从未在航民改变。坚持壮大集体经济,航民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了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航民样本”。如今的航民,全村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富裕户,成为一个“充分就业+按劳、按资分配+社会福利”的和谐美丽新农村,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化为了现实。
产业兴旺的致富之路
去年12月,因为一条为全村村民发金条、银条的消息,让航民村在朋友圈“红”了一把。村民们收到的金银条大概半只手掌大小,一面刻着“航民创业四十周年”,另一面则是一副“染缸里飞出金凤凰”的图案。
图案上的这只染缸,正是航民腾飞的开始。
1979年,航民村以6万元农业积累开始创办漂染厂,三年后这个人均不到半亩田的贫穷村成了萧山第一个“百万富翁村”。1997年,浙江航民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组建,第二年集体净资产超过5亿元。
靠着“滚雪球”的办法,航民又主动向二、三产业转型,40年间,航民集团已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28家,位列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并稳居行业创新发展的“头部”地位。
时光流转,航坞山下的这片土地,早已实现了从发展“速度”向“质量”的转变,但敢闯敢试的创新基因从未改变。去年,在航民集团创业四十周年大会召开的当天,浙江航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重庆为航民的下一个十年确立了新的“航向”:力争在航民创业50周年时,实现经济总量再增一到二倍,继续走在全国村级经济发展的前列、继续领跑这个时代。
现在,对航民具有现实优势和较高贡献率的印染产业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产业,它更是“绿色、科技、时尚”的重要民生产业。在航民下一个40年的“航向”中,航民将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持续推进纺织印染产业升级,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先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与此同时,为在镇街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中率先破题,航民于去年启动了集生产、展示、旅游、消费于一体的黄金饰品时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生产销售黄金饰品100吨,目标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届时,航民将实现“面料印染+黄金珠宝”双主业、双龙头的产业链布局,让航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美丽乡村的美好生活
走上工业强村的航民,不忘绿水青山的底色。
在航民村住宅区边,有一条名叫方千娄的小河,这是去年航民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夜幕降临,洒满星光的河面点缀出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还是在河边,航民在村南一块占地50亩的稻田里开辟了一个广场,叫作“航民田园广场”。东南西北四条长廊连通广场,廊边水渠清流潺潺,四周农田禾苗青青。每到夜晚灯光亮起,广场上数百位村民和镇上居民、务工者一起随乐声嗨起来。
当然,在美丽航民的美好生活远不止这些。几十年来,航民投入大量资金整修道路、改造河道、建造桥梁、美化庭院,兴建文娱设施,提升村民素养……村民的张张笑脸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生活在村里,除了年底能拿几万元的股金福利“大红包”,生活、教育等也样样不用愁。新村区块实行24小时热水供应,家里不用装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免费的,上大学还有奖学金和生活补贴;大米及菜油免费供应,节日期间,还发肉、禽、鱼等;在全村2公里的“生活圈”内,电影院、星级宾馆、文化中心、超市等城市配套一应俱全,这些都是20余年来航民村人生活的生动写照。
回顾40年来的航民“创业史”,航民“团结豁达、坚韧争先”的精神没有变,坚持走航民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的信心没有变,变的是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和满载新气象的美丽乡村画卷。
正如朱重庆在航民创业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说,未来,航民将在狭小的村域上继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打造精致的美丽乡村,探索村域治理现代化,践行“实业和生态并举”的绿色发展,创造“村强民富企业繁荣”的金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