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 在这里遇见未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8-24 09:44:59 Mon   

杭州日报

青山村和龙坞水库。 记者 法鑫 摄

清康熙《临安县志》记载:“治东十五里,林木青翠,独冠群山。”余杭黄湖镇青山村据此而得名。这里三面环山,其间的龙坞水库区是杭州地区无污染源区之一。近年来,青山村通过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顶尖的设计师、环保主义者和高校学生来此工作生活和学习交流。从市区前往青山村主要有图示三种方案——

杭西多奇境。龙坞水库像一块晶莹的碧玉,镶嵌在连绵起伏的山谷与葱茏间,如诗如画。青山村就掩映在这画卷之中。

竹林幽径,古朴农家,空气中透着甜味儿。“青山村最欢迎年轻人,屋里请!”原村党委书记俞祖根把记者迎了进去,落座,饮水,龙坞山泉水清澈甘甜。

“是什么让这群看过世界的年轻人,还愿意来这个小村庄生活?”在村里,记者遇到了一波波年轻时尚的面孔,当中不乏拥有未来发展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高知识分子和精英人士。

“他们与青山村的关系,就像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老俞啜了口水,打开了话匣子。

水愈清人愈多

村子有了活水也有了活力

人们都说,“青山不老”,因它绿水长流。

2015年,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将青山村龙坞水库定为小水源地保护项目。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甘肃小伙张海江走进青山村,身体力行推动龙坞水源地保护工作。

5年来,张海江和当地干部群众在一道将龙坞水库水质提升至国家Ⅰ类水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一个个公益项目、文旅企业、体育活动在青山村落地。

2016年,龙坞水源地正式成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公众自然教育基地;2018年,设计师张雷带队将原本位于五常大道的融设计图书馆迁址到青山村,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图书馆惊艳亮相;2019年,青山自然学校热热闹闹地开学了;全市首个村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青山同心荟”也成立起来,将志愿者、海归设计师、企业高管集聚在一起,建立“新老村民”协商议事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年轻人喜欢青山村,青山村厚爱年轻人。对于这些年轻人带来的文创、环保等新型产业,村里将租金门槛降到了最低。相较于十万左右的市场价,青山自然学校和融设计图书馆每年1.5万元的租金显得“亲和力”十足。融设计图书馆不但前3年免租,村里还主动将附近的老年活动中心搬迁,空出的房屋免费提供给他们做配套。

“我当时想的是,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这些年轻人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给青山村带来的改变一定是长远的、可持续的。”俞祖根说。

新与旧日渐圆融

美丽经济跃升美丽生活

事实证明,俞祖根的想法是正确的。

许多个温暖的午后,夏莉萍都是在师父融设计图书馆联合创始人Christoph John的教导下,将几条细细的金属手中反复缠绕,渐渐编织成灯笼,慢慢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圆形的可爱灯笼,仿佛象征着东与西、新与旧的和谐圆融。

夏莉萍的收获不仅仅是多学了一门手艺。连她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更多时候善于去倾听和鼓励;5岁的女儿也越来越开朗大方,喜欢主动和村里的外国人聊天,喜欢参加青山自然学校组织的活动,“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村子里,见识也和以前不同了。”夏莉萍笑笑说。

“废弃的礼堂成了图书馆,破旧的小学成了自然学校,老皮鞋厂成了麦芒基地,村里好像一下子变‘年轻’了。”村民王康云说,这些年,村里源源不断来了许多新村民和游客,节假日变得热闹欢乐,路上还常常能看到外国友人。“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收入也增加了,这些都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

诚然,青山村的改变,不仅铺陈在目之所及,也体现在村民日渐涨鼓的“钱袋子”里。以融设计图书馆和青山自然学校为例,这两个项目年吸引人流量近4万人次,而在它们的带动下,一批文旅企业、体育健身项目也正在着手规划建设。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壮大,2019年青山村集体收入达到66.8万余元,较上年增长50.25%。

未来乡村

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滴水见太阳。2019年10月,青山村被余杭区政府正式确定为“未来乡村实验区”,青山村的发展由此步入全新阶段。

依照余杭区“未来乡村实验区”改革实施方案和黄湖镇打造“未来乡村实验区”实施意见,结合黄湖镇青山村现有资源禀赋和良好发展态势,到2022年,青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全面革新,村集体经济增长率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走在全区前列。

同时,新、老村民的主体作用会得到充分发挥,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强化,人才帮扶政策及人才公寓建设会更加务实,公益文化教育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会更加普及……一笔一笔勾勒,一层一层渲染,一点一滴研磨,“一池青绿龙坞水”正折射出“未来乡村”更加饱满馥郁的画卷。

我为青山代言

大自然保护协会志愿者

王清田

我在绿水青山中长大。小时候,我常在村里的小河抓鱼、抓螃蟹,但随着家乡的水源地被污染,这些场景只能在回忆里出现。因为想改善家乡的环境和守护美好的记忆,大学毕业,我便回村成了一名保护水资源的志愿者。这几年,我和伙伴们不断和竹林的农户沟通,希望能将水域周边的竹林从农户手里流转出来集中管理。一开始的沟通并不顺畅,但在大家的坚持下,农户们逐渐开始接受更环保的耕种理念。

令人欣喜的是,在水源回归清澈的同时,绿色产业也在青山村生根发芽,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和传统手工艺制品的兴起,不但为水源保护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还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带着家人来到村子里。现在,龙坞水库大堤上时常有看风景的人走过,水库周边的竹林里远远就能听到游人的笑声,村里的农家乐也因为有客人光顾变得热闹起来。

显而易见,今天的青山村,未来已来。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把自然环境保护好,大自然中的风声、水声、花草树叶,还有可爱的小动物,都将成为永恒的乡村音符,共同组成一首幸福的欢歌。

我也坚信,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乡村,就是未来乡村的模样。守护我们的村庄,守护这一抹绿,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也欢迎大家常来青山村,和我们一起相信未来,遇见未来,创造未来。

●青山村

约耗时1.5小时,途经秋石高架路、杭长高速等

约耗时1小时,途经上塘高架路、杭长高速等

约耗时1小时,途经留石高架路、杭长高速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赵芳洲 通讯员 方从予  编辑:高婷婷
返回
这些年轻人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给青山村带来的改变一定是长远的、可持续的。以融设计图书馆和青山自然学校为例,这两个项目年吸引人流量近4万人次,而在它们的带动下,一批文旅企业、体育健身项目也正在着手规划建设。2019年10月,青山村被余杭区政府正式确定为“未来乡村实验区”,青山村的发展由此步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