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安在画中 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活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8-26 10:53:52 Wed   

自古以来,东梓关村都是水路要津。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聚居在古建筑里,过着“大院生活”。

杭州日报讯 “你好,还有房间吗?”8月14日中午12点光景,一对中年夫妇走进了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龙都民宿。“房间都满了,我们这里都要提早订的。”民宿老板娘胡玉珍站起身来,走到门口的前台边,从柜面上抽出一张名片,递给客人,“我们这里民宿多,你们到别家看看,下次来我们这里,直接打电话给我。”

中年夫妇的车就停在离龙都民宿仅20米左右的公共停车场里。这是个周五,还没到下班时间,停车场里一半泊位上已停了车,大部分是杭州以外的牌照。这对夫妇是从台州来的,因为女儿学画,所以来东梓关村看看——这里的民居太有特色,白墙黛瓦融入一片青翠江岸风景中,正是吴冠中笔下的江南。

“以前哪里有这么好啊,我嫁过来的时候,就只有土坯房,还是造了一半的。”胡玉珍捂着嘴笑了,目光投向丈夫许柱龙。许柱龙先是一愣,然后难为情地笑笑。

从水路要津到“空心村”,再到“网红打卡地”,几十年间,东梓关村几度“变身”,而村中民居几乎成了时代变迁的镜子,映照出了村子的发展轨迹,也记录下了村民的生活点滴。

18户人家挤在一个大院子里,住的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隔壁邻居咳嗽甚至叹气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大家都没有秘密的。

自古以来,东梓关村就是“富春下钱塘”的必经之地,人们滨水而居,村子热闹繁华。时至今日,村里仍保留了近百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比如许家大院、安雅堂。上世纪80年代,这些古建筑成了村民聚居的地方。“18户人家挤在一个大院子里。”72岁的许友松是东梓关村的老村支书,院落聚居的生活,他是经历过的,“住的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隔壁邻居咳嗽甚至叹气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大家都没有秘密的。”

比许友松小10岁的许柱龙也是那段岁月的亲历者。当年,他们全家8口人,挤在一间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孩子们睡通铺,祖父母和父母各拉一个帘子当隔断,床占去了房中绝大部分空间,家人落脚都困难。

长大成人,许柱龙要办终身大事了,却因为住房问题被“嫌弃”。“他到我家提亲,我父母问他有没有房子,他说有的。”胡玉珍笑着说,“结果我嫁过来一看,就是贴着老房子墙根造的一间土坯平房,后来才在上面砌了泥墙,搭了个阁楼,这就算是村里第一批新建住房了。”

多种经营铺开后,村民们种起了甘蔗、番薯等农作物,尤其是青皮甘蔗,能从前一年的国庆节卖到次年清明节。胡玉珍当年就是卖甘蔗的好手,可随着钱袋子越来越鼓,她发现生活环境越来越糟糕。“削下来的甘蔗皮就倒在池塘里或江边,甘蔗那么甜,很会引苍蝇蚊子,常年不清理,都发酵了,池塘水发绿,很臭的。”

放下甘蔗生意,胡玉珍开始寻找新的商机。当年,东梓关村的张氏骨科声名远播,加上村子水路要津的特殊地理位置,来往的人确实不少。胡玉珍瞅准了码头的人流,开始上船卖冰棍。“有一年,农历八月十五赶庙会,我准备了800根冰棍,一小时就卖光了,赚了160元钱。正常情况下,每个月赚八九百元没问题。”胡玉珍说,当时,许柱龙在企业上班,她一天的收入就抵得上丈夫一个月的工资,“我叫他跟我干,他还不肯……”

赚到钱的胡玉珍选择了建新房,她花了200元钱买下邻居的一个猪圈,加上自己的地基,在富春江边拼出了3间房。住的地方宽敞了,可胡玉珍并不满意:“甘蔗皮和生活垃圾还是都往江边扔,家门口臭到不行,门窗没法开,孩子身上都是蚊子包……”

有的村民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方式,那在现代民居的建造上,堂屋是否需要?传统土灶要不要装?需要几间卧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随着现代陆路交通的飞速发展,东梓关村的码头逐渐没落,村子不再热闹,直至衰败。年轻人纷纷离村谋生,不少人家搬到镇上生活,古宅空对富春江水,渐渐失修,村子“空心”了。胡玉珍一家也搬到了富阳城区,做起了奶茶生意,这一走就是十来年。

2013年,转机出现了。富阳在推进“三美”新农村建设中,将东梓关村作为富春山居精品示范线路的重要节点来打造。恰逢杭州大力推进“三江两岸”工程,市委、市政府着力培育一批民居典范,东梓关村的新杭派民居应运而生。

2015年,东梓关村的新杭派民居正式开建。政府以每平方米1370元左右的成本价为村民代建,并投入1300多万元进行绿化景观、煤气管道、道路、网络等配套建设。2017年,村民陆续入住新居,许柱龙和胡玉珍夫妇也回到村里。“江边的老房子拆了,我们搬到了这里,没想到房子造得这么好。”胡玉珍笑眯眯地说,“有3个小院子,一个是景观天井,一个是花园,还有一个可以放一些杂物。我们老两口最喜欢在天井里喝喝茶。”

新民居是怎么对上老村民胃口的呢?“开建前,设计团队和村民就讨论过很多次了。”现任村党总支书记罗江伟说,“有的村民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方式,那在现代民居的建造上,堂屋是否需要?传统土灶要不要装?需要几间卧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不打破往日习惯也是一种致敬。新杭派民居在建造时,遵循东梓关村“堂屋坐北朝南,院落由南进入”的习俗,将新房统一规划为3层,总面积在290平方米至340平方米,包含4个以上卧室,外墙以实面为主,院内空间墙则以半虚或玻璃为主,而且户与户间完全独立,不共用一堵墙,保持1.6米以上的间距,兼顾采光和私密性。

至此,江南水墨画的艺术感与村民基本生活需求完美结合在一起,更令村民意想不到的是,村子也因此开启了“网红之路”。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人引进来。前阵子,村里召开了乡贤大会,想要回乡创业的乡贤有几十人,村子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2017年,东梓关村顺利通过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验收,然后继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加大古建筑修缮和沿线立面整治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一步集聚人气。

出人意料的是,最先被吸引过来的,居然是央视春晚摄制组。2018年春节前夕,央视春晚摄制组来到东梓关村进行录制工作,拍摄地点在茶言居民宿。这段画面最终出现在央视春晚的大屏幕上,东梓关村火了。

随后找来的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客人。“2018年清明节,台湾客人来了,说是在央视春晚上看到我们家,一定要来杭州找到这个美丽的村子。”茶言居老板朱国平说,这成了村里发展民宿的起点。

朱国平在杭州主城区从商多年,回村后,他成了开民宿的第一人。“当时也不确定会不会有人来,但我想,政府花这么大力气给我们造好了房子,舞台有了,就得靠我们自己唱戏了。”朱国平的儿子朱勇杰说,他非常赞同父亲的决定,如今,他成了民宿实际的打理人,“我也想带个头,让外出打工的同龄人能回来发展。”

茶言居确实开了个好头,之后,东梓关村的民宿一家家地开了起来,如今已有23家,许柱龙夫妇的龙都民宿也是其中之一。同时,各种配套业态也跟了上来,12家饭店、多家手工作坊,甚至帆船培训体验中心也看中了村子所处秀美平静的江段,选择了入驻。

发展到这一步,东梓关村仍未满足。“二期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到时候会新增80户新杭派民居。”罗江伟说,村里已经和文旅公司签约,引进文旅业态,同时,还将沿富春江景观带打造“江心一条街”,发展渔家乐和精品民宿,在全村形成一个以跨文化发展、跨产业融合、跨门类整合为主题、以创新设计等为主导的产业示范区,“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人引进来。前阵子,村里召开了乡贤大会,想要回乡创业的乡贤有几十人,村子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汪玲/文 张妍/绘  编辑:高婷婷
返回
”72岁的许友松是东梓关村的老村支书,院落聚居的生活,他是经历过的,“住的都是木结构的老房子,隔壁邻居咳嗽甚至叹气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大家都没有秘密的。2017年,村民陆续入住新居,许柱龙和胡玉珍夫妇也回到村里。从水路要津到“空心村”,再到“网红打卡地”,几十年间,东梓关村几度“变身”,而村中民居几乎成了时代变迁的镜子,映照出了村子的发展轨迹,也记录下了村民的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