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扶贫贡献了新模式 他们为扶贫贡献了杭州经验和样本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0-22 10:36:58 Thu   

都市快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条北纬30°线,把远隔千里的杭州和恩施州紧紧联系在一起。2017年以来,杭州市先后派出20名挂职干部,成立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帮扶恩施州脱贫攻坚。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三年来,这支来自杭州的“一流施工队”,直把他乡作故乡,忘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崎岖山路上、偏远村寨里,经常可以看到杭州干部的身影。

吴槐庆的妻子在杭州动手术,他无暇顾及;姚洪华下了飞机就跟自己说“我是恩施人”,1个月内走遍了19个深度贫困村;挂职来凤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张俊,新婚第二天就奔赴工作一线;挂职巴东县的扶贫办副主任吴斌,奶奶过世了没能及时回杭吊唁,每次回恩施,女儿都“埋怨”他“你又回巴东的家了”;挂职州委组织部的胡建亮,女儿脚骨骨裂,每每听到电话那头女儿的哭声,他只能在电话这头心疼……

除了有领头雁的干部人才,杭州还派出了专业技术骨干。

三年来,5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来到恩施,开展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的“传帮带”,帮助恩施州培训党政干部9716人次、专业技术人才25951人次、创业致富带头人5058人次,留下了一支具有杭州理念的“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他们的真情付出,换来了恩施州脱贫攻坚好成绩。

恩施巴东县,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4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18个、贫困户56756户182746人。现在,巴东县1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39.09%降至0.34%,在2019年底,巴东顺利实现了“整县摘帽”目标。

恩施盛家坝镇枫香河村,曾经破败的木质吊脚楼,如今变身为一幢幢具有民族风情的民宿。这个山沟里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今年9月26日,在中国和联合国经社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举办的减贫与南南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杭恩携手扶贫新模式》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域唯一入选案例,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贡献了杭州经验和样本。

产业带动 园区引来“金凤凰”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将黔东南优良的生态环境、劳动力优势和产业精准对接,是杭州对口帮扶的又一示范性样本——“杭黔模式”。

22岁的李文华,是黔东南台江县贵州振荣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虽是厂里唯一的男工,做起活来一点不输手巧的女工。削皮、折边、压缝、刷胶、压里布,样样得心应手。

这家鞋厂建在余杭扶贫产业园方黎湾园区内,由余杭区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640万元进行厂房改造、装修和设备采购,有箱包厂、鞋厂等4家浙商企业,主要生产箱包、鞋类、手工刺绣等产品,带动当地800多人就业。

李文华就是其中之一,初中毕业后,他在浙江嘉兴的箱包厂打工。今年3月,听说老家开了厂,就在自家楼下,他马上回去上班了。鞋厂生产的高跟鞋,远销欧美,效益很不错。李文华的收入跟着增加了不少。

这些年,杭州市与黔东南州的对口帮扶结出了丰硕果实:凯里互联网众创产业园,集电商运营、农村淘宝、物流配送、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在杭州的支持帮扶下,园区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和其他各类大中型企业113家。

麻江乌卡坪生态蓝莓园,是杭州对口援建的产业项目,园区内种植蓝莓14000亩,入驻农业企业16家,还被评为3A级景区;岑巩县羊桥乡,在浙江建德市的帮助下,建起了乡村西红花合作社,带着脱贫致富希望的西红花在千亩大坝灿烂绽放……

据统计,这些年杭州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25.5亿元,帮扶项目843个,共建产业园区32个,扶贫车间194个,推动形成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一批特色帮扶产业。

同时,杭州还引导华鼎集团、华铁应急、华东医药、尖峰水泥、联合润农、颐高集团、开元集团、明康汇等一大批杭州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赴两州投资发展,累计新增投资企业260家,投资额124.2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7.26万人走上致富之路。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殷军领 通讯员 赵波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