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去!我是老同志……”58岁的他坚决要去管控区
发布时间:2022-03-21 09:14:57

老陶本名陶树力,是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米市巷派出所的一名老党员、老民警。

今年3月11日,杭州疫情再次来势汹涌,虽然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但老陶依旧主动请缨,作为拱墅分局驰援余杭仁和警力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奔赴直面病毒的最前线。

“为什么我去(增援管控区)?就因为我是老同志……”在电话里,58岁的老陶的声音略带沙哑。

他说,自己这些年一直都在关注疫情的消息,“现在防疫任务那么重,所里警力那么紧张,同事们平时对我们这些老同志又很照顾,所以我就想着,趁着自己现在还干得动,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长期高强度工作的年轻民警减减压……”

按照统一部署,老陶被安排在仁和街道葛墩路和东西大道交叉口管控区卡点,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精准摸排风险点位,优化执勤卡点设置,严格确保管控区人员只进不出(持有通行证的除外),全力以赴投入到各项防疫工作当中。

在卡点执勤的那些日日夜夜里,老陶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一站就是12个小时,全程穿着防护服,一天下来全身都湿透了,甚至连吃饭的餐桌都没有,身边一些年轻民警都有些吃不消,他却一个累字都没有喊过。

为了不上厕所,节省防护装备,工作期间他很少喝水。累了,就走到角落猛吸抽几口烟,不一会儿,就又能听见他略带沙哑的高声呼喊响起来了。

所里的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提出让别的民警去换他,可都被老陶一一拒绝了。他反倒还乐观地安慰所里的同事:“你们放心,我会好好保重身体的,群众还需要我,我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呢。”

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的一件小事,给他的感触很深。事情发生在3月14日下午1点多。

当时他正在卡点执勤,突然听见管控区内有人正在喊他:“同志,我东西掉了,能帮忙捡一下吗?”

他连忙转过头去,只见不远处一栋居民楼2楼阳台上,一位女士神色着急地冲着他喊叫。

“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老陶赶紧跑上前询问。原来该女士一家正在居家隔离。几分钟前,他们家中的小孩一不小心把自己的玩具从阳台上掉落下来。女士一家没法下楼,无奈之下只好向不远处的卡点工作人员求助。

老陶得知后,立即帮忙捡起了玩具,将其套到一个塑料袋里,再让阿姨拿晾衣叉把袋子勾上来……

“居民在家隔离,时间久了难免会无聊,会烦躁,我们必须换位思考,照顾他们的感受,在做好管控工作的同时,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老陶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老陶的妻子是翠苑街道一名社区工作者。2017年退休的她,现在是一名返聘在岗的老社工。

每当疫情来袭,夫妻二人总在坚守不同的地方,隔着是十几公里的距离,一起抗疫。每天一大早,老陶的妻子便和同事们开始了从早到晚的排查、走访、守门工作。面对这些繁重的任务,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谨慎,只为将每一位居民隔绝于危险之外,坚守着战“疫”的“最后一公里”。

初春的夜晚还有些许的寒意。忙碌了一天,老陶的妻子才有空拿出手机,问候一下家人朋友,和同样坚守在抗疫一线的丈夫简单地聊上几句,互道一声“辛苦”。

老陶从警37年,党龄37年。1985年6月,老陶在警校毕业前夕入党。毕业后他一度在警校任教。1989年,杭州市公安局组建110指挥中心,他作为首批力量被选调,之后才参加过杭州公安志的编撰工作。1997年,因为行政体制改革,老陶被分配至拱墅区分局刑侦大队,直到2010年被调至基层派出所工作。

2013年,他来到米市巷派出所。在所里的这些年里,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冲在第一线,力争把日常工作做到极致。

作为所里的一名办案民警,老陶因常年出差办案,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南至广东汕头,北至黑龙江哈尔滨。

2020年,为了侦办一起诈骗案件,老陶和所里另一位快退休的老同志,在短短3天之内往返于距杭1500公里的广西柳州,总行程达3000公里,成功返还受害人6.8万元冻结资金。

关于那次抓捕的经历,老陶印象颇为深刻。“那次真是一波三折,我们两个刚下飞机,才知道当地正在遭遇水灾,连之前预定好的酒店都不能住了……”

还有一次,在一次带嫌疑人指认现场的过程中,老陶发现其中一名嫌疑人一直在东张西望,模样非常可疑,便时刻留心观察。果然,下一秒嫌疑人就偷偷扭转脚步想要逃跑,一瞬间,老陶一记“锁喉”将其制服,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老陶说,在这场战疫中,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的老民警、老党员,始终默默坚守在第一线。和他们中的许多人一样,既然自己当初选择了警察这份职业,就要一如既往求实进取。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通讯员写 冯君 记者李建刚   编辑:陈周滢
老陶本名陶树力,是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米市巷派出所的一名老党员、老民警。今年3月11日,杭州疫情再次来势汹涌,虽然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但老陶依旧主动请缨,作为拱墅分局驰援余杭仁和警力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奔赴直面病毒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