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为别人“撑伞”是件快乐的事
每日商报讯 和毛董莱交流,虽然主要用文字,但仍能感觉到她身上洋溢着的乐观和开朗:“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我也不例外,无非就是面对困难的心态不同罢了。我还是蛮乐观的。”
毛董莱出生于听障家庭,自己也是重度听障者,23岁才开口学说话。但她觉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别人“撑伞”是件很快乐的事。于是,有了“手语姐姐”,再然后,有了一群“手语姐姐”。
无声翻译,有爱援助
小女孩是个弃儿,一个叔叔养大了她,却叫她偷东西。一天,小女孩因为偷盗被抓,面对警察的问话毫无反应,原来,小女孩是听障者。此时,毛董莱出现了。她把小女孩带到了杭州聋人学校,常常跟小女孩交流,逐渐打开小女孩的心扉。后来,小女孩用绘画和手语告诉她:“我想要和大家做朋友。” 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微电影《无声翻译》中的情节,毛董莱真实出演。这部微电影曾在各个平台播放,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更多人对于听障者有了更多了解和理解。
2003年,毛董莱毕业。她看到身边有很多同学找不到工作,因为沟通不方便,即使是有技能的听障者,也还是会被拒之门外。他们找到了毛董莱,希望她能帮助做面试翻译。渐渐地,有听障老人开始找她陪着去医院,看病时帮忙翻译;有警察找她做司法援助,给听障嫌疑人做翻译……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多。
她从身边的听障同学开始,逐次扩展到社会上的听障者,在听障者和社会之间架起“有爱无碍”的桥梁。除了就医和司法援助,她志愿帮扶的内容还包括婚姻调解、公证订立等等。她还协助警方侦破了数十起扒窃和盗窃案件,帮助数十位误入歧途的听障者走向新生。《无声翻译》的故事蓝本便由此而来。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随着求助的人越来越多,毛董莱意识到应该要培养手语翻译了。她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手语培训班,慢慢组建起了手语翻译团队。
2010年,以毛董莱为首的一群手语志愿者、爱好者凝聚在一起,正式成立了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志愿服务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手语姐姐”。
为了帮助更多人,让援助突破地域限制,她和企业一起研发了“手语姐姐”远程翻译系统,布点遍布全国各地,截至2023年7月底,共计连线7959次。她还与团队研发了微信小程序,设置了线下一对一服务,解决民生需求,截至2023年7月底,一共接受并解决了663个民生需求,共计时长1569.1小时。她创建的“手语110”,全年24小时在线提供生命紧急求助服务通道,截至2023年7月底,共接到621个紧急求助,服务时间共计12333分钟。
毛董莱帮助过的人太多,她自己都记不清了。她说:“在杭州二十多年,帮助了无数人,其中有残疾人也有健全人,但是我从来不去记,因为记也记不住。”
点点微光,汇聚星河
经过10多年的坚持和发展,“手语姐姐”团队人数已经从个位数增加到了100多人,团队名称也从“手语姐姐”志愿服务队升级成为杭州手语姐姐无障碍交流服务中心。这期间,有人离开,也有新人加入,但毛董莱一直都在,帮助他人的初心也一直没变。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期间,毛董莱和“手语姐姐”团队,在杭州所有的医院、银行、行政服务窗口、社区办事窗口等设立了380个无障碍公共服务点。她说:“设这么多点,是希望听障人士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找到我们,获取翻译服务。” 同时,还有很多外地听障者打视频电话给“手语姐姐”问怎么看比赛,这头的“手语姐姐”们,会通过视频立刻告诉他们怎么去场馆,怎么观看比赛。
每年,毛董莱都会给自己设下几个小目标,等年底,再给自己复盘。她现在的目标,是希望创办的手语中心能够越走越稳,残疾人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
目标看似笼统,但毛董莱知道,要实现还有很多事要做,很长的路要走。即使现在“手语姐姐”已经扩大到100多人,其力量仍然犹如微光。
但她相信,这抹微光,会点亮其他微光,最终汇成一片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