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电线杆没了,小区是不是变漂亮了呀,灯笼一挂起来年味就浓了。我要再去拍几张。”这些天,在下城区武林街道麒麟街1号院里住了20多年的王亦珍忙着在崭新的小区里走走看看,拍拍照片,发给朋友和老邻居。
昨天在社区里遇上时,听说我是记者,她笑着说,她1994年就搬到这里,这里原是交通系统单位的联建分房,虽是市中心地段,但小区老了,很多原来的同事都搬出去了。不过去年小区实施旧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原来楼前楼后随处可见的电线杆都拔掉后,不仅采光好了不少,也更加安全了。“我把照片发出后,很久没回来的邻居都赶回来了,我朋友老陈还说打算马上搬回来过年呢!”
去年3月,下城2020年度旧改工作在这里吹响了冲锋号。时隔一年,成效如何,记者赶在春节前走进武林街道做了一番探访。有意思的是,听到居民们和工作人员讲得最多的,竟是“拔电线杆”的故事。
拔除109根电线杆,解锁居民的“明媚心情”
“没有经过电力上改下之前,空中的照明线、通信网线纠缠交织在一起。每到雷雨、台风或是下雪等恶劣天气,大家都对此心惊胆战。”住在这里的居民们都不会忘记,两年前的夏天,这一区域就曾因空中线缆遭到雷击,导致十几幢楼房大面积停电。而除了安全隐患之外,纵横交错的空中“蜘蛛网”在影响小区视线的同时,还很大程度地“锁住”了天空。一些老居民不约而同地提及:“想带小孙子放个风筝都不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经过梳理,109根电线杆纳入街道2020年旧改项目“上改下”。昨天,街道旧改工作人员高敏,拿出自己的工作笔记,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每一根电线杆的位置。如今这些记录都被划上横线:“每拔掉一根电线杆,我都会在表上划掉一根。前些天,豆腐巷小区里最后一根电线杆倒地运走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不过,高敏告诉记者,这些横线“划”起来并不容易——
“拔杆”行动中,3个“箱式变压器”的安装就是他们碰到的第一个难关。以前变压器都是装在电线杆上的,现在要改成落地的箱式变压器,但老小区空间有限,选址和安装都是难题,不仅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安装,还不能影响居民生活。
记者在豆腐巷看到新安装的箱式变压器,像一座小房子,个头着实不小。高敏说,安装时,街道专门调来了一辆150吨级别的超级大吊机,用长达40多米的吊车臂,将重5吨的变压器直接从空中吊装到了空间狭小的街巷内:“整个过程是用对讲机指挥盲吊的,难度相当大。”
变压器上改下的选址和安装还只是此次“拔杆”难点之一,施工中不仅要协调小区居民的停车问题,每一根电线杆的移除,还关系到国家电网、移动、联通、电信、华数、治安交通监控、市政、水务等“地上地下”十几个单位,都需要一一对接,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各个部门的支持。比如,在武林街道的要求下,国家电网城南分公司还为老百姓预留好了今后加装电梯的管线位置。
深挖街巷记忆,兴盛美丽街巷旅游
杵了数十年的电线杆和纵横交错的空中“蜘蛛网”消失了,小巷铺上了沥青,平整干净,周边还增加了漂亮的口袋公园……看着这样的变化,居民们欣喜不已,但武林街道还有更多打算——
“我们街道毗邻西湖,正处于南宋京城杭州的中心地带,自古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比如孩儿巷的身世秘密源自杭州流行的‘栓泥儿’求子习俗,麒麟街、白泽弄取自上古神兽安康祥瑞的寓意,还有龙游路、安吉路……这里街路坊巷纵横交错,条条都有着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拔掉了好似街巷拦路虎的电线杆,不仅增加了小巷的颜值,还能腾出空间兴盛武林街巷文化,促进街巷旅游的发展。”街道负责人介绍说,2018年武林街道首次实施电力“上改下”拔掉了麒麟街上的28根电线杆,因为街巷面貌的改观,2019年上半年,武林街道在修缮一新的麒麟街上举行了“遇见·下城”旅游推介暨美丽街巷开街仪式,让很多市民和游客体验到了最具杭州特色的南宋街巷文化。2021年,街道还将继续实施“拔杆”行动,对昌化路及环西新村实施电力“上改下”,同时活化街巷的美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