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全民健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对于体育建设而言,就是让更多人实现“体有所健”,这就要在全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省体育公共服务高标准落实、高水平供给、高质量均衡。
在具体措施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要继续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当前,浙江已建成“15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底,浙江共建成了1015个百姓健身房,33个省级全民建设活动中心以及1087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老百姓身边的体育设施,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
我认为,可以发挥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属性,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扩面提质,并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普及全省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水平。比如,引入自助服务机、人脸识别设备、无人值守闸机等智能化硬件,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智慧硬件和智慧软件的协同联结,构建智慧物联大脑等等。今年2月,由黄龙体育中心牵头,联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汇编的《大中型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和管理规范》已正式实施,对智慧体育场馆等内容进行了统一规范。下一步,我们则要着力推动这一规范由省级地方标准升格为国家标准。
第二,要继续打造老百姓身边的群众体育赛事品牌,可以引入知名的顶级体育赛事,鼓励大家“进馆入场”。
第三,要做好“体医融合”,依托医疗机构和体育场馆,加强健身科学指导和伤病防护;要做好“体教融合”,构建青少年身体锻炼和学习教育深度结合的发展体系,把体育场馆建设成“运动休闲综合体、文体培训大本营、竞赛表演集聚区、场馆运营新典范、体育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