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从“我”到“我们”这一字之增 藏着磐安怎样的共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1-11-10 19:50:00

高二营地公园

前不久,磐安县盘峰乡高二营地公园举办了首届九山露营节,吸引了慈溪、台州、临安等地众多游客。“九山”之名,取自磐安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征,盘峰乡高二片,曾是当地地理位置最偏远、发展基础最薄弱、低收入农户比例最高的区域之一。2012年,一个名为“我的幸福计划”的发展项目从这里起航,十年间,项目历经三轮迭代,盘峰乡的富民增收路也越拓越宽。

山,曾是阻碍山区县经济发展的地理屏障,如今却是最具潜力的资源发展优势。不久前,磐安县宣布启动“我们的幸福计划”。从“我”到“我们”,一字之增,代表磐安开启了探寻共富之路的新征程。全县将推动“我们的幸福计划”从局域走向全域,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幸福计划”带来的红利。

抱团发展,先富带后富

正是晚稻收割时节,盘峰乡东山头村小柘坑自然村村民郭林明一早就在田里忙开了。“今年种了100亩晚稻,估计得忙上一个半月。”他说。

郭林明曾是低保户,也是“我的幸福计划”的首批参与者之一。2012年,盘峰乡引回当地乡贤蔡文君,成立浙江品尚道农业发展公司,为农户量身定制种养方案。郭林明记得,加入计划可以免费拿到水稻种苗,加上乡政府的补贴,每斤稻谷的回购价达到2.8元——几乎是同期市场收购价的一倍。

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以生态种养助农增收,这是“我的幸福计划”的1.0版。在整条农业产业链里,村民只需按照要求进行生态化、标准化生产,种子哪里来、市场怎么办,这些问题统统交给合作公司负责。

最开始,郭林明只是忙家门口的几亩田,两年前开始,他在方前镇、大盘镇流转了连片的田地,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连片的田地,可以用上耕田机、收割机。”他告诉记者,去年,自己种植晚稻套种中药材的总收入达到17万元,光是插秧、耕田、收割、晒稻时候支付的劳务工资就有近3万元。

2021年7月,“我的幸福计划”向农户发放种苗。

被“我的幸福计划”改变的不止郭林明。在最初试点的高二片,当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年收入已从2012年的4890元增至2020年的20950元,低收入农户则从985户减至127户。

这也是磐安县升级打造“我们的幸福计划”的基础。磐安县委书记王志强告诉记者,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名单里,磐安县被划到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这其中,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创收能力是关键。

“我们的幸福计划”要通过经营模式、经营业态、经营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共生共建,探索多种农业价值实现机制,充分激活农村产业和资源要素的活力,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政府、村集体、开发企业、农户等多方力量要结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提升计划的辐射能力、辐射范围和覆盖精准度,“一户一策”帮助偏远山村低收入农户制定增收计划,最终实现打造山区县共同富裕样板的目标。

这将是一场基于山水的共富实践。过去十年,“我的幸福计划”从生态种养逐步向以农家乐、民宿等融合业态为主的2.0版、3.0版升级,范围也由高二片逐渐扩展至盘峰全乡,以及双峰、仁川、大盘等11个乡镇,相继推出了“幸福田园”“幸福家园”“幸福花海”等系列幸福项目,形成万羽鸡、千头猪、千亩稻、千亩菜、千亩果等“散户式”现代农业基地,3000余户1万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每年增收总额在1500万元以上。

“磐安县希望集聚更多有想法、愿意实践的人,当参与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大,受益对象的范围和深度都会相应增加。”王志强说,磐安县将出台“我们的幸福计划”奖补政策,培育、总结、沉淀一批可复制的样板模式,不断拓展“我们的幸福计划”的内涵外延。

一些区域抱团发展的共富尝试正在萌芽。位于磐安县安文街道的花溪村此前一直有个困扰:村里下辖6个自然村,其中石下村和田里壁自然村位于当地花溪景区的核心地段,搭上了产业富民的“快车”,而山上的石坑、杏株坞、金竹坞、栗树坞4个自然村,处于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既享受不到景区带来的客流红利,又不能自行开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先富如何带后富?今年,安文街道计划在花溪村开展“景区农户+山上村民”的“幸福内循环计划”。安文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正在谋划流转山上100多农户的土地,并引进公司提供种养技术。未来,山上4个自然村将依托自然禀赋种植高山蔬菜瓜果、养殖土鸡等,而这些生态农产品则由山下2个自然村的农家乐、民宿和土特产店负责订购包销,形成紧密的共同体。

撬动产业,拓展增收渠道

幸福是什么模样,或许没有人能切实描述。但磐安县遍地开花的探索实践,却证明了找到撬动产业的发力点,实现幸福的路径有千万条。

茶叶、土蜂蜜、土鸡蛋、土鸡、香菇……在磐安县双溪乡其良村打造的“其良春社”电商平台上,“触网”的特色农副产品成了增收的“香饽饽”。在其良村第一书记陈纪德的推动下,去年村里率先通上了5G网,做起农货直播,还以“村集体经济投资+村民入股”的方式组建了农特产品有限公司。

双溪乡其良村助农直播

“去年,入股的村民都拿到了每股200元的分红。”公司总经理蔡伟平告诉记者,通过直播,其良村去年实现了235余万元的销售业绩,直接拿给村集体分红的利润超过12万元。

“还有一部分利润,我们继续以村集体经济的形式投入生产。”陈纪德说,村里最大的优势产业是茶叶,比起将茶青拿去市场售卖,直接销售罐装茶叶的利润实现翻番。村里还流转了54亩油茶基地,目前正在建设小型加工厂,“打算上物联网,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价值链。”他说。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实现“我们的幸福计划”的重要路径。2019年,其良村有18户、共25个低收入农户,村集体将帮扶资金以股权形式入股,现在全村还剩5户、共6个低收入农户。

与其良村技术赋能的路径不同,磐安县仁川镇天山村则通过用好山水资源、闲置农屋发展美丽经济,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逆袭”。

天山村由原西产村、马岭村、下余村3个自然村合并而来。五年前,在外创办企业的羊宝回到原西产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西产村集体经济负债16万元,如今,村里不光有200余万元存款,还还清了马岭村、下余村的“旧债”。

西产村平均海拔830米,从山脚蜿蜒进村还要个把小时,曾是全镇集体经济最薄弱的村之一。羊宝上任后,先按照“千万工程”的要求雷厉风行地开展了一轮环境整治,茅厕变抽水马桶后,他又开始琢磨发展民宿产业。

站在村民吕卢斌经营的狮山驿民宿里,羊宝告诉记者,这幢房曾以砖房形态闲置了20余年,2019年,吕卢斌装修了房子、转型做中式特色民宿,此后,这间“苏醒”的房子预订常常要提前一周以上,一年可以增收20余万元。

“共同富裕怎么实现?在我看来就是要做民心工程,每一步谋划都要找到可行的经济转化路径。”羊宝说,村里还将闲置的房产改造为共享农屋,留守村里的妇女兼顾打扫、烧饭,人人都能找到事情做。

改造提升后的花溪村农家乐。 王江红 摄

旅游业,是磐安县正在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王志强说,秉持“村助景兴、景助村富”发展理念,“我们的幸福计划”要充分发挥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把旅游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

在仁川镇,天山村是最早发展农家乐的村,眼下,全村已经开出13家农家乐,新并入的两个村,也开始发展差异化特色的民宿产业。两年多前,天山村建成水口人工湖,走到游步道尽头,湖口横断面“直连”青山白雾,景色宜人。

围绕这口湖,村里正在打造中高端民宿新片区。在家门口经营山水,村民们报名很踊跃,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参与进来,打算回村发展。

水口人工湖,也不光是风景。羊宝告诉记者,天山村与下游的水电站签订了发电协议,一年靠水力发电能收入约7万元。湖里的鱼,村民和民宿住客每天可以免费钓3斤,喜欢钓鱼的,还可以买“年费会员”,一年1000元。

“现在我们已经发展了24位会员,按照目前的收入情况,这口湖不到十年就能回本。”羊宝说,产业模式的创新,让更多人愿意围绕村庄兴旺出力出策,这给村庄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比四年前,天山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已增加了7000多元。围绕村子所在的青梅山,天山村正联合周边村规划打造小公交环线,想把周边的特色串联起来,打造一条立体化“风景带”,让更多游客感受到磐安山水的魅力、流连忘返。

按需定制,细化帮扶方案

星星点点的探索已然在展开,但要真正将眼下这些探索变为可复制推广的共富经验,实现从“我”到“我们”的蝶变,磐安县还要攻下不少“山头”。

数据显示,目前磐安县还有3364户、共4942人属于低收入农户。而“我们的幸福计划”作为磐安县富民增收的十大创新性举措之一,被列入当地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重大突破性抓手清单,到2025年,全县要通过统一管理、订单式销售帮助3000多户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航拍磐安县盘峰乡榉溪绿色山村。 浙江新闻客户端拍友 陈月明 摄

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之一,在于怎样吸引、培育、留下更多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在磐安县盘峰乡后阁村,周建成成立的溪炉港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一起种植小香薯。

与之前模式不同的是,周建成会甄选好的番薯种苗、指导生产,但在市场端更加放开:成熟的番薯,村民可以自行选择面向市场销售,或由农场出资统一收购。

“村里早就有种植小番薯的习惯,但之前收购模式原始,一旦滞销,口感那么好的小番薯就直接烂在地里或者拿去喂猪。”周建成说,后阁村留守村民中60岁以上的占到近八成,番薯的生长销售周期接近半年,生产管理相对简单。“抱团”解决的是标准化生产和享受农业政策补贴的问题,但如果产业需要进一步升级,还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入。

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幸福计划”能否打破固有的包销模式“闭环”、走向更大的市场。盘峰乡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乡里探索这一模式大多由政府上门对低收入农户进行摸底、列出需求清单,再交由企业提供种苗、规定前端生产标准,在种养周期后端上门进行收购和销售。

探索初期,该计划曾一度面临成本过高、产品质量难以把控等难题,现在,“我们的幸福计划”要拓展到全县范围,从产业规划上就要形成差异化特色,此外,也必须关注产业链条后端的物流、收储、冷链等环节的成本、效率问题。

对照磐安县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关键指标,当地正在开发建设“我们的幸福计划”数智平台。每家农户都会有一个“幸福码”,通过一户一码采集、关联到农户的帮扶信息、增收信息、资源信息,以便快速、有效地制定对应的帮扶方案。

“未来,加入计划的农户可以通过按需定制的模式面向市场。”参与平台开发建设的蔡文君告诉记者,整套数字化应用系统对接农户、政府和企业三方,将加速把沉淀十年的流程和模式转化为标准化体系,而从供应端到销售端,都将有更多市场化力量参与到这场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

“我的幸福计划”发起者蔡文君(中)与农户合影

从“我”到“我们”,“我们的幸福计划”规划了产业发展、居民增收、乡村服务、产品营销、社会治理五大体系,将幸福农产、幸福联盟、幸福帮促、幸福金融、幸福三资、幸福山居、幸福农校、幸福治理、幸福营销、幸福医养等十大“幸福系列”内容都融合进来。

数字化场景切入以外,磐安还打出了一套资源优势转化的“组合拳”:推广茭白、茄子、红爪姜、茶叶、药材、食用菌等“一亩万元”系列高效模式,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打响“磐安山居”品牌,提升磐安乡村旅游品质,到2025年农家乐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盘活农房、宅基地、林地等沉睡资源,推进资源转化为可交易的生态产品等。

“我们的幸福计划,其实就是要以磐安全县为单位,输出一个共同富裕的示范品牌。”王志强说,如今,撬动发展的效应已星星点点显现,磐安县还将聚力补齐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短板,最终在全县形成一股奔向共同富裕的幸福合力。

【记者手记】

幸福合力,循环中蝶变

祝梅

“我的幸福计划”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启动实施初期,就选在了当时磐安地理位置最偏远、发展基础最薄弱、低收入农户比例最高的原高二乡。

试点的成功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客观实际的困难固然存在,但主观努力更加重要。通过“生态种养+现代营销”“农村资源+工商资本”“生态保护+科学开发”等模式,磐安县找到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通道,其他相似条件的山区县同样有条件、有潜力进行类似的探索。

面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这样一张时代新答卷,磐安县正在总结“我的幸福计划”的“公式”,而从“我”到“我们”,计划的进一步深化、拓展,是要寻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最优解”。

长远来看,磐安县当前探索出的经验能否走到全省乃至全国更多地方,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三农”领域共同富裕经验,关键在于现有实践能否突破当下的发展瓶颈,通过体系化、机制化、数字化的资源协同以及更多乡村振兴主体的加盟、共创形成燎原之势。

“我们的幸福计划”寻求的最大公约数是通过农户的致富增收进一步提高区域的发展质量。可喜的是,当地已经开始涌现出一些幸福“内循环”的尝试。从点到面,从一个村到一片区域,先富带后富、强村携弱村的发展思路,其实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祝梅 杨振华 通讯员 张黎明   编辑:高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