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来了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人口结构性问题何解:鼓励生育政策和提高人口素质需并行
发布时间:2021-06-03 17:57:24

以素质红利延续人口红利

文/闫肖锋

发于2021.6.7总第998期《中国新闻周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出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等结构性问题突出。5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改善中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中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化解人口难题,需面对该面对的,改变可改变的。面对该面对的,就是承认老龄化、少子化是发展惯例、全球趋势,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寿命必然延长、生育率总会下降,因而只能面对。加拿大对每个儿童每月补助600加元(约合3000元人民币)、12年免费义务教育,家庭为每个儿童建立教育基金、政府对等给付同等数额,即使这么催生,人们还是不生,其延缓老龄化、少子化的办法只能主要靠新移民。

改变可改变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保障有效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素质,以期拉平人口危机曲线。毕竟中国人口曲线陡峭,老龄化、少子化难题是计划生育、高房价、女性觉醒等因素快速叠加的结果,而西方发达国家对此则有近百年的准备期。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中,一是2.18亿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口,二是2.8亿外来务工人口,三是2.6亿老龄人口,这些人口的素质和技能提升将打造另一个金矿。简言之,以素质红利延续人口红利。

冷静地想想,有效劳动力供给才是老龄化、少子化背后的真命题。不必纠结于老龄化、少子化,要理性认识到劳动人口下降不可改变,但只要稍稍提高人口素质,人口红利一样会有所延续。

首先,七普的亮点之一就是全国超2.18亿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高学历人口无疑是劳动力金矿,关键是“大学文化程度”的含金量高不高,是否能将这个金矿的潜能逼出来。纪录片《美国工厂》的启示之一,部分美国就业者的经验水平、操作技能、抗压能力,都存在不足。最近,富士康在美国建厂规模大幅缩水,原因之一是找不到足够的合格工人。

其次,善待2.8亿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平均年龄升至41.4岁,正处于回不了乡、进不了城的尴尬境地。2.8亿非农劳动力多干20年,60岁退休,相当于增加1.5亿劳动力,这是多大的人口红利!眼下要解决的是,由于农民工不能落户,很多人40多岁就回老家去了,虽然回到农村也可以干活,但主要从事的是效率和收入相对较低的农业。所以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主要是让农民工市民化。

最后,还有老龄人口资源,不将老年人当负债而当成资源,解决思路就豁然开朗。中国是个学习大国,老年人也活到老学到老。他们渴望发挥余热,不想当年轻人的累赘。“有事做,老得慢”,他们缺的是社会提供足够的机会和平台。其实在发达国家,老龄劳动力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种,将年轻劳动力替代出来从事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已经是一种趋势。

提升人口素质需要将人们置于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中,从外来务工人群、大学毕业生到不服老的老人,以人才培养培训、合理分配来提升素质,以市场机制来激发个体潜能,中国的发展就会获得乘数效应。素质红利的乘数效应,会有效延续中国的人口红利期。

对老龄化、生育率的近忧,反映出的还是“谁来养活中国”的远虑。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不能靠吸纳移民来减缓人口红利期,我们必须自我革新,奋力前行。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闫肖锋   编辑:李嘉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