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扫一扫临安山核桃包装上的二维码,化肥碳排放量、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山核桃从成长到销售的每一步,就都能换算成大数据呈现。碳排放全程可溯源,足迹一览无余。
这是浙江省首个上线运行的数字化“碳中和”管理平台天目“临碳”数智大脑的场景应用,它聚焦碳排放、碳减排、碳汇三大重点领域,开展数字化技术综合应用。
“碳中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指的是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自身产生的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临安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1.93%,碳汇资源丰富。如何通过大数据精准指导碳达峰和碳中和,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转型?临安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探索形成了包括“一个智慧大脑”“一批应用场景”“一个智慧大屏”“一套制度标准”的天目“临碳”数智大脑。
“数智大脑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的多项技术综合应用,搭建基础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资源池和智慧大脑模型库,形成‘三库一脑多场景’的综合应用平台。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数字技术摸清碳排放的总量、主体等相关情况,进而分析发掘能够减少碳排放的方法。”临安区数字化改革专家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崔伟说。
天目“临碳”数智大脑率先上线的是工业企业科学降碳管理、山核桃足迹分析管理、废弃矿山复绿分析管理、绿色建筑低碳分析管理平台等多个场景应用。
近日天目“临碳”数智大脑平台推出了首个特色场景的应用成果:为临安“天目水果笋”正式发布碳标签。专家介绍,这是迄今我国首张农产品领域中的碳标签。
在“天目水果笋”碳标签上,有一行数字“-45.53g/kg”,代表它的碳排放量。
数智大脑利用数字化技术与手段,综合分析了“天目水果笋”的碳足迹。它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碳排放值为-45.53g/kg。按太湖源镇年产量统计,“天目水果笋”一年可吸收约713.91吨二氧化碳。这一标准化数据,为我国首张农产品领域中的碳标签奠定了科学依据。
“临安将继续以天目‘临碳’数智大脑”建设为重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务实管用的碳中和‘临安模式’,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临安区委书记童定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