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报道 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会推动城市文明前进一步。蒸汽时代,城市的标志是修公路;电气时代,城市的发展是铺电网;而身处信息时代,当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城市就更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数据大脑来进一步地发展文明。就如158年前世界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运行,139年前爱迪生在纽约建成世界首座正规发电厂,“城市大脑”作为一个全新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当城市装上“大脑”,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今年初,杭州“城市大脑”数字界面亮相。集成“先离场后付费”“先看病后付费”“多游一小时”“非浙A急事通”等38个应用场景,这次,“城市大脑”打包装进了市民手机。
这是杭州“城市大脑”顺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提升治理效能的最新成果,也是这座城市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不断前行的生动截面。
一切都始于五年前的2016年,杭州在全国首创“城市大脑”。在此推动下,杭州探索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杭州数字治理指数居全国第一,正在成为中国“最聪明的城市”。
红色档案
让城市会思考 让生活更美好
2016年10月14日《杭州日报》4版刊出了一则题为《杭州上演真实科幻大片 用人工智能ET治理城市》的消息,其中写道:
昨日,在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项“疯狂”的计划:为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
据悉,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在开明、富有创新精神的杭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一批中国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们已经撸起袖子开干了。他们来自阿里云、富士康、依图科技、数梦工场等13家企业。
而事实上,早在2016年9月,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已经在萧山区市心路投入使用。初步试验数据显示: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真正开始了用大规模数据改善交通的探索。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就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不止一次在演讲中这样说。数据不通,则交通不畅,这既浪费了城市的数据资源,也加大了城市运营发展的成本。城市大脑在杭州启动,诞生之初就已明确了它的使命——解决城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弊病。
从此,“城市大脑”这个词跃入人们的视野。那时,谁也不曾想到,它将会给杭州人民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
从治“堵”到治“城”
“城市大脑”什么样?能解决什么?带来什么?
2017年11月9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王坚的一篇题为《“城市大脑”让数据资源比土地资源更珍贵》的文章,清晰地提出了对“城市大脑”的设想:城市大脑要做的,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在城市发展中数据资源将会比土地资源更重要,这是城市大脑的基本思考。
2017年7月,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上线运行,主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建设智慧城市。
2018年12月7日,是杭州市旅委旅游经济实验室主任傅卫权难忘的日子。这天,杭州市公安局有关人员和他来到云栖小镇,现场对接数据。这一刻,傅卫权盼了三年。此前,为打通游客住宿数据,两个部门一直在努力,但苦于没有数据交换机制,一直未能实现目标。加入城市大脑旅游专班后,问题迎刃而解。
2018年12月29日,发布了城市大脑(综合版)2019。
这一次的不同在于,由大数据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单位以及区县(市)组成的包括旅游专班在内的17个专班、100多名常驻人员,搬进了云栖小镇,进行“百日攻坚”行动。“从专班正式入驻云栖小镇到正式发布,刚好2个月的时间。大家基本上是一天当两天用,专班成员还被误认为是在创业。”王坚笑着描述“百日攻坚”行动专班成员的工作状态。其实,对于杭州而言,这何尝不是城市的一次创业,把原先一个个想都不敢想的数据孤岛逐一打通。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路,“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已经验证了数据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资源属性。在王坚看来,城市大脑(综合版)2019的正式发布,意味着城市大脑终于有了中枢系统,过去单个部门不能为百姓提供的服务,如今可以提供了。
2019年,杭州拉开了由治堵向治城转型的序幕,城市大脑建设也进入推广应用的关键之年,完成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建设,61个单位的数字驾驶舱正式上线。“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升级、延伸和改进,这是对杭州创新能力的一次挑战,挑战原来自己设定的‘天花板’。需要一次涅槃式的突破,城市大脑才会‘破壳而出’。”王坚这样说。至此,城市大脑在人们的生活场景中全面铺开……
4年来,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城市大脑”以交通治理应用为突破口,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化,现已集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还让杭州成功实现多个全国甚至全球第一:第一个实施“无杆停车场”、第一个实现“急救车不必闯红灯”、第一个利用数据计算后有序放宽“限行措施”、第一个利用“延误指数”作为交警KPI工作目标、第一个创设“数字公园卡”、第一个实现“入园入住无须排队”、第一个实施“医后最多付一次”。
“接入数据不再是问题,数据拿来做什么,才是杭州城市大脑建设者当前思索的问题。‘创新之花’,在你曾经意想不到的地方不断开放。”在王坚看来,城市大脑的涅槃式生长,让数据真正用到了城市管理和民生痛点的解决之道上。
城市会“思考”,治理更高效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综合方案的有力支撑,杭州已经通过给城市安装“数据大脑”,让数据为社会产生价值,使杭州变成了一个会思考的城市。
城市大脑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对于杭州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
2019年末,杭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杭州不仅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也要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织就指尖上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感知网”,让生活工作在杭州的人们持续享受数字时代的红利,为全国乃至全球大城市治理数字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决定了答题的思路和水准。当年2月7日晚,在市委、市政府的整体谋划下,杭州余杭区联合钉钉、支付宝上线了全国首个健康码——“余杭绿码”。余杭居民先行先试,凭着手机里的绿码出行、复工。
2月11日,杭州健康码在支付宝率先上线,首创红、黄、绿三色动态健康码模式。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疫情期间的三大“拷问”,最终用健康码给出了红绿灯一样的明确指示。
看似简单的健康码,最终依靠数字化的办法,让因为疫情“关”上门的每一个人,不再是一座座信息孤岛,城市运行管理也拥有了可靠有力的数据支撑。控疫情还是保经济,在杭州不再是一道单选题。数字治理也从杭州“码”上出发,跑出了中国速度。7天时间,健康码从杭州余杭区推广到全市、全省、全国。
不仅如此,当年2月,杭州还创造性地建设了网上申报复工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复工平台上的申请企业近20万家,申请杭州健康码的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政企实现如此紧密的连接,是以往任何城市、任何时候都没有做到过的。
这也为构建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此为契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2020年3月2日,杭州政商“亲清在线”数字平台正式上线;截至3月9日20时,平台累计为11.4万家企业、37.1万员工兑付补贴3.36亿元。
在特殊时期应运而生的“亲清在线”,虽是应急之策,却离不开杭州长期的数字化能力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作为基础和支撑。可以说,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杭州数字化公共治理手段功不可没。而这背后关键是政府部门“互联网+”思维和能力,这也是此次防疫工作给数字治理的关键启示之一。
2020年4月30日,杭州城市大脑指挥部、城市大脑研究院正式成立,为城市大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2020年6月,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草案)》。为城市治理插上科技的翅膀,既能让城市“耳聪目明”,更能提高公共服务品质、管理精细化程度。
不止于眼下,更在于未来。
城市大脑已经成为杭州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金名片”,成为城市数字治理的“代名词”。
红色寻访
城市大脑终将改变什么?
杭州“城市大脑”从筹备、运行到协调,时任杭州市经信委主任、现任浙大城市学院党委书记的洪庆华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洪庆华感叹,一路走过来比想象中曲折,走到今天十分不易,从发起者王坚到参与的13家企业,再到杭州市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大家齐心协力,让“城市大脑”成为现实,也成为“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洪庆华说,事实上,早在2012年,杭州就一直在探寻新的增长点,尤其是互联网、生物医药行业等正在成为杭州发展的重要支撑。互联网创业创新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2014年上半年,在有关研究机构智慧城市竞标方案的评选中,参与评审的王坚博士说了一句话:“杭州,成不了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成不了中国的经济中心,但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数字中心。”他说的“数字中心”指的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治城的大数据。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向,概括为“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这让杭州系统地从理念上、思路上一下就站到了数字经济的时代潮头,并引领全国。
洪庆华介绍,“城市大脑”计划也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产生的。当时阿里巴巴在云栖小镇做5G车联网,探讨如何运用5G技术和大数据做交通治堵应用,王坚博士在一个汇报会上说可以做一个“城市数据大脑”,就从交通治堵开始,利用现有的监控,不多花一分钱,让现有的摄像头智能化。可是后来做起来才发现“原来有那么难”。
城市大脑终将改变什么?洪庆华解读说:城市大脑,体现了四大改革——流程再造、数字赋能、高效协同、整体智治,实现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杭州将逐渐以技术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实现城市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倒逼我们向着治理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迈进,实现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国家也可能在与发达国家的科技竞赛中,实现在云计算、大数据这样最精尖领域的换道超车。
城市大脑诞生的近五年,正是公众逐渐认识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阶段。我们目睹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目睹了数据改变人们的生活——方便、快捷、幸福感爆棚,同时也目睹了一系列更深层次变化的发生:看得见的变化,是不断增加的便民惠民服务,持续提高的城市治理效率。看不见的变化,是全新的协同创新机制,激发了政企各自“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
政府部门要敢于打破数据壁垒,找准数据治理的方向;企业要跳出拿钱才办事的利益冲动,全情投入一次未知结果的创新。云栖工程院,既要维持市场化非营利的运作模式,又要当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产品经理”,做好顶层架构。这样的协同创新,开启了未来科技进步的无数可能。
更可贵的变化,是干部观念的更新,为追梦城市大脑点燃的激情。
对杭州干部们而言,城市大脑无疑是一次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内多项新技术的综合大学习、大调研与大落实。它全方位地考验着干部格局与眼光、学习与合作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担当作为能力……
所有带着使命感的激情与情怀,都找到了源头。如同当年的互联网,成为今时再平常不过的存在;未来的五年,城市大脑应用也许会变成城市治理的常识。到那时,今天所有这些可贵的改变,也将成为未来追梦途中最宝贵的财富和力量,让杭州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