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报道 长三角应当成为一台高质量引擎。正如《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一样:到2025年,优势产业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在交通、民生、生态等领域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转向产业发展领域。今年,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四大重点产业链联盟正式成立。
聚焦这四大极具爆发力的未来产业,记者通过数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分析产业规模、空间分布、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等一手数据,另一方面对企业、产业联盟、产业园展开调研。
长三角能否突破利益的藩篱,打造跨区域产业合作的典范?记者通过勾勒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热力图”,衡量与“世界级”的距离和“一体化”的通达度,为浙江寻找最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定位。
一问
产业“热力图”热度几何
这两年,新华三集团技术战略部总裁刘新民有了一个新身份——“长三角人”:在杭州研发中心统筹新华三人工智能领域最核心的物理计算单元——AI服务器、高性能网络;在上海研发中心研发大尺寸、高密度芯片;在苏州借助优良的现代制造业集群,进行智能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研究;在合肥的智能网络联合实验室里,与中科大专家探讨网络智能、未来安全、芯片的智能组件实现。
“置身于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企业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对接到最有效的资源。”刘新民说,产业集群的崛起正在长三角内部产生1+1>2的效应。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产业发展热度持续升高。今年,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在对长三角产业集群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长三角在全国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已形成7个万亿级、3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记者联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允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允九智库”),对我国境内外上市公司进行数据统计后也发现,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中,长三角上市公司占比分别达41%、27%、45%、28%,与国内其他经济圈相比,处于领先地位。
如果说新华三是这场产业联动中乘风破浪的企业典型,那么绍兴则是地区典范。短短3年时间,来自上海的国内晶圆代工头部企业中芯国际、来自江苏的封测头部企业长电科技等,在绍兴串起了一个设计、制造、封测的集成电路小集群,年产值超300亿元。绍兴集成电路的快速崛起,正是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实力的映照。
在记者联合“允九智库”进行的上市公司分析中也发现,当前,长三角已初步形成了若干各有分工的产业集群: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上海主打顶尖芯片设计与制造,江苏强于封装测试,浙江在模拟芯片及功率半导体设计制造以及打造区域IDM(集成器件制造)模式上崭露头角,安徽则在存储芯片上胜人一筹;人工智能产业,上海强于中游技术层环节,浙江强于下游应用层环节,江苏则占据物联网高地;生物医药产业,上海、苏州在研发创新环节优势突出,浙江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新能源汽车产业,浙江强于中游电池电机零件制造环节,上海强于下游整车装配环节。
“长三角产业集群间的共振为我们带来了新惊喜。”长三角G60智能驾驶产业联盟秘书长、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平告诉记者,放眼世界,美国旧金山湾区既有谷歌、苹果等高科技企业,基因泰克、吉列德等顶尖制药公司,也有英特尔、英伟达等集成电路企业,还有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当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几大世界级产业集群集于一身时,集群与集群间的互动会迸发出新的增长点。
智能驾驶产业正是在长三角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的交集中产生的典型。“杭州拥有软件优势,苏州具备硬件实力,上海是整车企业集聚地,长三角是智能驾驶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佳土壤。”陈国平说。
此外,越来越多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企业与集成电路企业之间互动热络。“去年以来芯片需求量的急剧攀升,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和疫情下医疗器械需求的快速增长,出于对芯片的需求,未来圆晶厂由整车厂来跨界投资也未可知,这就是集群间互动带来的魅力。”深度参与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华说。
产业集群内的上下游互动,集群与集群间共振擦出的火花,在长三角不同地区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逐步形成一套产业分工体系,谋求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这股热潮正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