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银发“低头族”热闹裹着寂寞 需要正面引导和情感支持
发布时间:2021-08-18 16:21:17

最近半年,68岁的杭州市民李阿姨都是在失眠中度过。近日,她去了省里一家三甲医院,在医生仔细询问下,才发现失眠的原因竟然是手机。

去年年底,李阿姨见身边朋友都在玩微信,便让女儿教自己,没几天就掌握购物、聊天、发朋友圈、刷短视频等操作。网络上五花八门的新玩法、聊得投缘的网友、滑稽搞笑的视频段子,都深深吸引了她。从此,她陷入白天刷、晚上刷模式。

早上7时,李阿姨准时去朋友圈“打卡”,问候“早安”,为朋友圈动态一一点赞留言。晚上9时,她又会发一个“晚安”的表情到朋友圈。

然而,这一天的手机生活并没有结束。发过“晚安”后,李阿姨还会刷短视频。老伴多次催促,她才依依不舍关掉手机。但此时她依然处于兴奋状态,怎么也睡不着,手又不受控制地滑开手机,戴上耳机继续刷。

数字时代,一方面是大批老人急需跨越“数字鸿沟”,另一方面,却有很多老人与李阿姨一样被手机所“绑”。63岁的王阿姨因过度玩手机,导致“眼中风”险些失明;网友“随风”的母亲因沉迷于手机游戏,引发腱鞘炎;网友“百川”的父亲喜欢看直播,每月一大半工资用来“打赏”主播……曾经用来吐槽子女的那句“都是玩手机闹的”,如今却被许多老年人“复制”到自己身上。

为何越来越多老年人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专家指出,手机成为老年人消磨时间、获取慰藉的便捷途径。一些老人在网络上与人聊得火热,是用虚拟的热闹掩饰真实的空虚和孤独。

健康的上网习惯能够帮助老年朋友改善认知能力、开阔视野,通过和网友倾吐心事也能缓解焦虑情绪,满足对情感与自尊的需求。老年人在跟上数字时代的同时,更应把握好上网的度,不做银发“低头族”。

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   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