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培训机构上市融资,实施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以股票(份)涉足学科类培训机构,或者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以经营手段控股或者参股社科类培训机构······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资本退场教育培训行业。消息一经发布,就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其实,资本扭曲教育,早已为社会所关注。教育培训市场形成的“千亿蛋糕”,引发了资本巨头竞相追逐;校外培训在资本裹挟下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焦虑营销铺天盖地,引发了家长跟风、攀比,致使孩子疲于应付各种培训场景;资本裹挟教育培训,让公益属性的教育转化成了融资利器,甚至衍生各种资金链断裂、跑路乱象······显然,由资本逐利在校外培训领域所形成的跑马圈地,既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也为大量家庭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可谓是,家长苦教育培训的资本矣。对涌入教培行业的资本下“逐客令”,是无数家长内心所期盼的。
可以说,此次监管突袭,力度前所未有。相较于之前,此次监管发力,延续的治理思路并无二致,都是严禁校外培训过度资本化操作。相信,伴随着相关政策落地,校外培训生态必将得以改变。正准备上市的教育资本,通关渠道被关闭了;而已进场教育培训领域的资本,单纯经营学科培训业务的上市企业,只有退市或者转型“二选一”,综合型的上市教育培训机构,就要剥离或者拆分相关业务。正因为如此,一些嗅觉敏感的资本火速撤资,甚至引发教育股份波动。如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在内的多家教育中概股股价均出现大幅下跌,有的公司股价相比高点跌幅甚至超过 90%。接下来,在无营利空间前提下,校外培训机构就要转变传统经营思维,在教育公益基础上展开所谓的教育培训活动。
也要强调的是,也要强调,相较于实施细则,《意见》更多的还是宏观指导。如何将《意见》强调“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细化为“一条条举措、一项项规定”,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比如,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退市、业务剥离可能引发的员工失业、家长退费等问题,需要予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从事包括素养培训、成人培训和技能培训等在内的非学科培训,也要相应的指引标准。
相应地,校外培训管理规范化,不只是在外部明确收费标准,如通过建立资金监控与业务监管,全面加强对培训机构资产处置、资金使用以及各种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督控制和预警管理;也要在内部通过建立学费专户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收费和退费行为,督促完善资金内控制度。而这些落地,就要从上而下将“双减”列为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从而推动相关工作的切实落地;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问责。
而“双减”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给学生减轻负担。将资本从教育培训领域牵引出场,只是实现目标的其中一个方面。除此之外,也更要围绕学校教育展开。只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了,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才能学习更好回归校园。而这些,孩子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那么家长诉求校外培训的需求也就降低了,对孩子培训课程选择也就更为理性了。如此,校外培训被资本裹挟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