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来了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课外教培的“供给侧”和“需求侧”
发布时间:2021-08-14 23:43:21

专题:“双减”政策来了 移动端

7月26日,A股和港股教育板块个股普跌。纳入统计的教育类上市公司,年内市值蒸发已超千亿元。

此前,7月24日“双减”政策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最受关注的是第四部分: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必须看明白的是,在“双减”政策中,“校外培训”已被明确定位为“负担”;和“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一样,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直接进行“双减”,已然上升为国家意志,而不像过去,最多算个“教育部意志”。“双减”政策靴子落地,其中有个“撒手锏”是: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这里“非营利”三个字很关键。同时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网友谓之这是给学科类培训机构下了“病危通知书”。

这些年来,校外教培机构无序发展,规模庞大的教培行业,在国家教育体系之外形成另一个教育体系,“校内假减负、校外真增负”现象突出。如此畸形膨胀发展的校外教培机构,不治理、不管理,任其疯狂下去,那是不可能的。出台“双减”政策,是教培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求教培行业辞别资本、告别营利,回归教育本质。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疯狂到沸腾的为升学应试而进行的学科类培训,但应试科目之外的体育艺术娱乐阅读生活情趣动手能力等等方面的兴趣培养培训,要赞同支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鼓励大力开展体育类的课外培训,让孩子们从“苦哈哈埋首书桌”变为“龙腾虎跃在球场”。

然而,教育改革从来都是改政策容易改人心很难。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科类的课外教培,事实上已弄成大多数家长的“刚需”(几乎不是学生的“刚需”)。“供给侧”的改革是必须的,但也是不够的,如何在“需求侧”消弭家长的“刚需”,是一个更难的问题。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需求侧”改革务必切实提上议事日程。家长为孩子找教培,主要是为分数、为升学,所以在中高考升学环节,务必要首先减负,在考试减少科目、降低难度方面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制度安排。

可以想见,只要“刚需”不变,就算没了学科类辅导班,也会有新对策、新模式出现。此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死心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会有两种变化,一种是转入地下,继续办班培训;一种是1+1辅导,客厅变成“教室”。这种1对1的课余辅导,价格大约翻10倍。

“双减”政策落地,是否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还有待观察,要看执行、落实的情况。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