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来了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中办、国办下发文件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 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发布时间:2021-08-14 23:44:11

专题:“双减”政策来了 移动端

都市快报报道 昨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多项“重锤”举措,包括: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快报曾刊登深8度报道《基础教育不能成为资本逐利竞技场》,这些被资本裹挟的在线教育培训机构疯狂扩张,让整个教育环境陷入焦虑,引发网友热议和巨大的社会反响。

这次《意见》出台,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一次更进一步规范。

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意见》要求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

组织学科类培训

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强化常态运营监管。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初中工作日晚上可以开设自习班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

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全国试点9个城市

其他省份至少选择1个城市试点

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确定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为全国试点,其他省份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试点。

试点城市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

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

各地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杭州校长热议:

校内校外教育如何各归其位? 怎样让教育真正回归初心?

双减文件一发出,迅速刷屏。不光家长们关注,教育圈内的校长、老师们也纷纷转发,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位从教30年的教育工作者说:“等了多少年,终于等到这一天!”

昨天,快报记者联系了多位中小学校长。

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

在做好“减法”的同时,也要做好“加法”

一段时间以来,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双减”意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方面开展综合治理,对有效缓解社会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做好“减法”的同时,也要做好“加法”。一是对学校而言,要提高教育质量。无论是适当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还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作业管理水平,都是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业成长中的重要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做到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辅导、认真评价,把学校教育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学校主食“吃饱”了,也就没必要到培训机构吃“零食”了。

二是对家庭而言,要提升育子水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的老师,要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差异成长。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养成,关注孩子的睡眠、体育锻炼、亲子阅读、电子产品管理等。学校和家庭厘清边界,各司其职,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家校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

杭州市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

校内校外教育各归其位

中央发重要文件,再次关注学生学业负担,这次针对校外培训还提出具体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关乎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和痛点。希望以文件下发为契机,校内校外教育,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发挥好学校在育人中的主体作用,校外培训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补充作用。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切实保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建兰中学校长饶美红:

保护孩子健康成长也保护一线教师的权益

《意见》是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又一项重要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重大决策。

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在保护好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一线教师的权益。

要继续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提高教师待遇的系列指导意见 ,进一步明晰界定教师的“工作时间”,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如何定义。同时,进一步明晰教师工作时间之外的“工作”有哪些,老师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等问题。

《意见》强调校外减负的同时,也提出了校内承担更多责任的系列要求,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鼓励和引导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也要研究落实好“弹性上班制”等配套举措,及时总结“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宣传推广,引导学校、家长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最终朝建立一个为家庭解除后顾之忧、为社会校外教育提供一条可行路径、为学校教育构建完善系统的教育体系而努力。

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屈强:

国家看到了问题所在

目前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负担较大,国家也看到了问题所在,想要从国家、社会、学校不同层面来推动减负,非常好。很多家长在报的校外培训机构,不仅占用了很多孩子的校外时间,还给家长营造了深深的焦虑。我们校内一直在提倡多元化评价,中考也在给出多元化的出口,可这些都敌不过有的培训机构给家长制造的焦虑。家长的焦虑反映到孩子身上,就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当然,并不是说要一棍子打死培训机构,一些培训能为校内教学提供有益的补充,还是好的。因为学校个性化的教育相对少一些,一些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在校外得到拓展。只是近十年培训机构爆发式生长,他们抓住家长的心理,把培训变成全员化的事情,导致家长不断给孩子加压,家庭教育支出大量增加,最后完全失衡。国家这个政策的出台,我觉得肯定有利于扭转现在这样的形势,希望学校、家长、社会以宽松的心态来理解政策,来舒缓焦虑。

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孙寅:

探索教师的弹性工作制

这则《意见》的发布,非常有意义。因为现如今,学校正在为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努力做减法,但是因为培训机构的出现,很多家长却依然在校外给孩子不断做加法。《意见》中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对不同年级的作业时间也进行了要求,这也意味着学校要实际做好作业辅导,让学生从听懂到会做,从会做到熟练。

《意见》中还提到,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学校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大大减轻家长的负担。但我们也应该在课后服务方面,探索教师的弹性工作制。我个人建议,晚自习让部分有需要的学生参加,但决不能上课,可以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帮助管理。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校长罗才军:

看到文件欢欣鼓舞

看了这份文件,我是欢欣鼓舞。因为“双减”文件对于校内、校外都作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制约,都有相应的制度来鼓励、保障和落实。整个工作的布置细致,甚至渗透到教师个人、家长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改变。

希望借由文件,撬动家长群体能够扭转观念,撬动对孩子未来成长、个性发展的思考和服务,也是回应了民众关切,解决社会焦虑。

不过,作为教育界的老兵,我也有些担忧。目前整体的教育改革初衷都是非常好的,但在整个教育环境中,人才的价值取向还没有改变时,这些政策落到社会群体中,尤其是家长群体里,可能不是那么在意。这也是为什么教育持续产生内卷的真正原因。

杭州市胜利小学校长郭荣强:

从《意见》中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一是减负。在以往更多是关注学校教育如何减负,比如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等,逐渐导致近年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投入教育的精力不减反增。这次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意见切中要害,校外教育抓规范,勒住狂奔的缰绳;校内教育抓七寸,突出“作业”的关键。这是对当前教育焦虑的一种精准施策,有的放矢。

二是回归。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如果放任校外再造一个教育序列,就是畸形发展。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回归”二字是政策点题之笔,是老百姓对美好教育呼声的焦点。从“回归”的视野来看,今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引导教育走向真正的美好。

三是生态。《意见》出台后大家可能会有新的期许,那就是到底怎样落实,后面面临高考竞争怎么办等,我认为这就需要系统的智慧,任何事不会一蹴而就,但变化已经轰然开启,考试招生评价等一系列改革也会逐步落地。

我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孩子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不能单纯被分数捆绑。

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校长邱曙光:

管作业不能一减了之

管作业绝不应是简单地一减了之,而是要确保作业的有效、精准,精了、准了,作业的量就能减下来,师生、家长也不会担心因为减量而降质。这样的作业管理,一定是有效的,是长效的。在作业管理方面,天杭就有一系列的探索。

江湾教育集团总校长沈兴明:

这个政策是让教育回归初心

这个政策的出台,是让我们理性地看教育。我们现在太焦虑,以前的教育很简单,国家找到了缓解焦虑的核心手段——双减负,让教育慢下来,让教育回归本源。有一句话说“我们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回过头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综合发展的人,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不是唯分数论唯考试论。只有人得到全面发展,才有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个政策的出台,告诉我们学校应该做什么、家长应该做什么、学生应该做什么、老师应该做什么、社会应该做什么。让每个层面都摆正位置,该学习的学习,该运动的运动,该学书法的学书法……国家其实最近出台了很多文件,比如提倡劳动教育,提倡美育,所有文件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本来的面目,为了20年后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教育回归,学校应该有更多的担当与责任。

一位重高校长:

不是每个孩子都要去跑马拉松

最近这两年,培训机构确实有点过。课内无法补,全到课外补,学生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全民都在焦虑。放眼全国、全省,很多孩子被逼成了学习的机器,这对人的身心发展,对人的成长没有好处。

其实孩子之间各不相同,应该因材施教。但是在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下,加剧了整个教育领域的焦虑与不健康发展。

本来一个孩子只能跑2000米、200米,但是在培训机构这里,每个孩子都要按能跑2万米的目标去培养,所有家庭都按这个标准去准备,这是拔苗助长,其实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去跑马拉松的。

培训机构大都以盈利为目的,为了功利的目的、短视的成绩,不断制造恶性竞争,渲染焦虑情绪,激化教育内卷。这种内卷裹挟的不仅有家长,还有老师。这样的环境下,甚至会影响到生育,教育成本太高,二胎、三胎哪会有人愿意去生?

其实,教育行政部门已有充分的认识,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有效政策。教育更要有绿色生态的概念,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有大格局、大情怀,不加重内卷,不制造焦虑,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多元的成长路径和成长的方式、方法,打造出更多元的升学道路,让所有的孩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所有的孩子自然生长、快乐成长!

一位重高校长说:

校内减负不是单纯减少作业

要有结构性的考虑

这份文件发布是好事情,学生的负担要减轻,主要分为两部分,校内负担和校外负担。

先来说校内负担,要有选择性地减少,我们抵制那些重复的、机械的、对孩子长期发展不利的做法,比如重复操练的海量作业,就应该要减少。而且,学习负担问题不该一刀切,6岁和16岁孩子的学习任务是不一样的。

校园里的减负还要有结构性的考虑,不是简单地减少学习时间、作业数量,就是减负。在有些方面,比如增加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通过提高学习质量,进而提高孩子们应对社会发展的能力,我觉得这才是最关键的,是校内减负应该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再说校外减负。先来思考校外负担的来源,现在社会不是简单关闭培训机构就能解决问题的。为什么有大批培训机构存在,家长还愿意掏腰包把孩子送进去,事实上有些需求是不可忽视的。不过,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里,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培训机构不能承担主要功能,整个社会都应该动起来。比如学校解决场地问题,家庭成员、社区、义工等各种社会力量,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大中小学生的衔接,全社会共同解决假期里孩子们应该去哪里、做什么的事情。这其中,孩子们做什么是家长最关心的。社会很多元,孩子们能做的、应该做的也很多元,不仅仅只是学习。

现在杭州的暑期托管非常好,但还需要再升级,达到高质量托管。减掉文化课需求,怎么让孩子和家长放心过暑假,需要社会各方力量一起参与,为假期里的孩子保驾护航,让孩子们收获一个高质量的、有收获感的暑假。

一位从业30年的教育工作者:

等了多少年终于等到这一天

我想表达几点:一、之前校内减负都是动真格的,校外增负也是动真格的,校内的减负有人管,校外的增负没人管,结果减负成果全部被冲掉了。

最极致的是,培训机构的广告居然做到了春晚,这得多大的利润才能撑起来?培训机构的利润是什么?是绝大部分家庭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可见,搞培训的机构,被资本裹挟,资本已经疯狂到什么地步。而且,资本这种贪婪、嗜血的本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学龄儿童家庭,不管城里乡下,有钱没钱,统统被裹进培训大军。

培训机构有句最火的广告语,你不来我这里培训,我就培训你孩子的对手。而最烂的招数就是提前教、重复练、压缩教。就在这个假期里,有培训机构10天就把初三的课程上完了。这个过程里,不讲思维的推导、高阶思维的培养,品格涵养、身心成长等教育所有最重要的功能统统被抽离,只剩下最不重要的知识点教学。

被这么一顿乱拳打来,没有学校招架得住。不是学校搞不过培训机构,而是因为机构不遵循教育规律,他们不在乎孩子的成长。学校做教育,是在搞农业,精耕细作,培训机构却是在用催化剂搞催化。

二、我相信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足够的自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节假日不补课,这样,孩子的大把时间才能空出来,我们就有时间做全面发展的事情了。孩子全面发展了,身心健康了,家长的负担才可以减下来,生活质量才谈得上提高。

今年中考考下来,家长都说太简单,好的学生没有考出来。其实这个论调是不对的,甚至荒谬,因为优秀的孩子依然优秀,只是中等偏上的孩子也达到了优秀。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年中考要求一点也不低,考的反而是全面发展,不能有短板。

三、那么所有培训机构都不要了吗?我赞同把节假日、寒暑假、双休日的时间还给孩子,不要去搞文化培训。培训机构要做的事,是做传统学校的补充,多开展艺术类、体育类、动手实践类等教育,才应该是培训机构的发展方向。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娜 黄莺 张宇璐 胡信昌   编辑:高婷婷
中办、国办下发文件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 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杭州校长热议:怎样让教育真正回归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