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红茶议事会”:基层民主协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1-08-15 19:17:00

拱墅区小河街道在“城市眼·云共治”基层数智治理平台基础上,推出“红茶议事会”2.0版,用大数据收集分析,厘清群众关切民生问题的诉源和类别;利用现代科技平台让更多专业人士、热心市民参与到问题的协商调处中来,并建立数智全流程的协商闭环,确保“一事一议”各环节成果落地,实现“民有所呼更便捷,基层议事更智慧,为民解难更精准”。“红茶议事会”运行以来,累计召开议事会120场,提出建议2435条,破解治理难题300余项,目前已在小河街道9个社区全面推广。

小河街道探索“红茶议事会” 基层民主协商新模式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街道积极响应“民呼我为”,根据数字化改革要求和“互联网+”新常态,将议事平台从线下“搬”至线上,实现线上和线下相融合,打造小河“红茶议事会”2.0版本,让传统的民主协商插上科技翅膀,让基层议事更有“智慧”,数字治理更有“温度”。

一、项目背景

小河街道在“城市眼·云共治”城管领域探索的基础上,聚焦基层治理“民主协商与科技支撑”的有机结合,在过程中发现,传统基层民主协商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议题“滞后性”,因主体多元、诉求多元,存在信息不对称,民意感知不及时,协商议题不精准等问题。二是参与“单一化”,传统议事以老年人居多,以“熟人”为主,议事群体来源单一,民意覆盖范围不够广。三是成果“碎片化”,议事各环节要素记录“不完整”,导致复盘难,造成议事经验难积累、难借鉴等。

根据问题导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民呼我为”,街道在党建引领创设“红茶议事会”机制赋能三方协同治理的基础上,依托“城市眼·云共治·小河网驿”平台,开发“红茶议事会”线上应用场景,建成上线了“一舱两端”3大界面(城市眼·云共治数据舱、红茶议事会系统端、红茶议事会移动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利用数字化手段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项目内容

1、议题从“拍脑袋想”到“大数据关键词”。街道根据历年百姓关注、协商解决的问题,设定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等6大类421个民生“关键词”。依托“大美小河”微信公众号开发上线“小河有用”小程序,设置“居民信箱”,居民可线上填写意见建议。系统后台实时抓取“小河有用”居民信箱来信、网络舆情、信访投诉、城市眼云共治等平台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形成近期“民意热度”,对出现频次比较高的自动匹配为“红茶议事会”议题,精准回应老百姓诉求。通过大数据采集数据的最大好处是,议题产生从“拍脑袋想”变成了更精准的“大数据关键词”。如,针对长征桥社区一个月内连续接到反映小河小学路口拥堵问题的信访投诉、居民信箱、现场反映9起的情况,我们坚持化早化小及时召开专题红茶议事会,增加道路停车位19个,实现通行时间缩短50%,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2、议事从“老面孔”到“合适的人开适合的会”。升级后的每一场“红茶议事会”,都要求线上线下同步。通过线上签到、参会频率、意见发表与采纳等数据,从关心事项、专长偏好、议事能力等方面形成每位“红茶议事员”的个人画像,谁更关注哪一类议题,哪一类议题哪些人的意见更专业,一目了然。街道以此建立起“红茶议事员”库,以便有需要时让让合适的人开适合的会。

3、流程从“单一性”到 “全流程闭环机制”。通过线上会议评价、成果运用、评估反馈等流程,全程跟踪会议成果落地情况,实现“民意获取—民意热点大数据分析—自动形成红茶议事会议题—召开线上与线下红茶议事会—形成共治方案—回应群众需求”等六个环节环环相扣,从而形成治理闭环,让治理更有绩效。2021年3月,街道制定了《小河街道“红茶议事会”基层协商议事规则(试行)》办法,对会议全流程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明确街道职能部门和社区的工作机制,规定成果运用分为“转化、落地、评估、反馈”四个环节,每场会议讨论成果都将通过分类,归属到街道各职能部门去落地转化,且居民可以实时监督反馈过程,形成一个全流程闭环机制。

三、价值及意义

1、会议议事更高效。通过限时发言、自动流转环节等技术手段严格控制议事流程,原本需要半天的会开业缩短到两个小时以内,议事效率更高。截至目前,共计节省基层议事时间200余小时。

2、参与主体更多元。原来居民参与议事会议需专程赶赴社区,现在通过邀请链接,随时随地随手点开链接,即可参与云端议事,突破时空限制。运行以来,“红茶议事员”人员结构得到优化,60周岁以下群体占比平均增长35%。

3、双向沟通更透明。以互联网为媒介,打破以往经“社区传达”的中间环节,实现基层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对称。同时,线上议事有效降低了沟通成本,避免了邻里间当面争论的尴尬。

4、数据积累更科学。系统不仅可以获取各类数据和信息,而且能汇聚接入、存储、计算分析以及共享交换系统上的原始数据和信息,形成可溯源管理的闭环。如对“红茶议事员”大数据采集,有利于发掘更多热心小区自治的居民骨干,为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施效果

1、大数据“感知”议题更精准。通过居民信箱、网络舆情、信访数据等多维度数据收集居民关心的问题,系统自动“提取关键词”并生成红茶议事会议题建议,使得每期的“红茶议事会”有事可议,并且所议之事都是居民真正关心,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避免了议事走向形式化,让议事主题更具“烟火气”、更接地气。目前,系统每月平均收到各类意见建议2000件左右,精准提取议题,涉及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企业服务、城市管理等主题,成功破解明真宫社区停车难、广兴新村老旧小区改造等治理难题。

2、智慧化“锁定”“红茶议事员”。基层议事中经常难以突破二八定律,即80%的参与者以退休老年人为主,而重要的年轻群体只占20%,参与覆盖率不高。针对这一痛点, “红茶议事会”线上系统在会前以短信推送或扫描二维码的形式邀请居民进行线上议事。通过这种便捷的线上议事方式,打破了议事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不仅扩大了议事主体的覆盖面,更因争取了60周岁以下年轻群体的参加,让参与主体的结构更优化,从而提高了基层治理议事的绩效。截至目前,系统共入库“议事员”1170人,“议事员”平均年龄从65.08岁降低至45.58岁,党员比例达45.02%,使议事主体更多元、民意表达更全面。

3、基层协商成果更有效。系统运行以来,汇集多领域民意热力、热度数据5371条,归集筛选后共召开红茶议事会120场次,参与协商1910人次,提出建议2435条,破解治理难题300余项,提高了居民对协商共识执行的支持度和理解度,让基层治理更高效。

五、复制推广情况

目前,小河街道“红茶议事会”已在街道辖区9个社区全面推广。下一步,街道将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不断探索并优化基层智治,更多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夯实街道‘科技支撑+民主协商’基层治理模式,加强议事大数据应用,让更多人参与到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来,用“小场景”撬动“大治理”,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拱墅区   作者:   编辑:高明桢
2、参与主体更多元。基层议事中经常难以突破二八定律,即80%的参与者以退休老年人为主,而重要的年轻群体只占20%,参与覆盖率不高。以互联网为媒介,打破以往经“社区传达”的中间环节,实现基层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