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为”主题活动中,高新区(滨江)瞄准“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未来社区”蓝图,以“智慧健康站”为样板,以智慧健康+便民惠民为方向,以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专病医防融合服务体系,拓宽站点格局,促进站点多元化发展,完善15分钟健康管理服务圈,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居民更好地享受“家门口的服务”。2021年累计转诊市医联体单位30372例,至目前共建档36.67万份,已开放电子健康档案22.06万份,开放率达60.2%。
综述(滨江区未来社区卫生服务站)
高新区(滨江)紧紧围绕“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未来社区”的蓝图,聚焦未来社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想百姓所想和尽未来所望的责任担当,加快将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理念要求转化为创新实践,完善“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内容从诊疗服务逐步向健康管理转变,完善15分钟健康管理服务圈,让居民更好地享受“家门口的服务”,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滨江样板筑牢健康根基。
一、特色亮点
提档升级,“小”社区提供优质医疗“大”服务。以数字赋能、智能驱动引领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升级改造,积极推进“智慧健康站”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快速发展,逐步实现“24H不间断健康服务”。
聚焦核心,“老”服务带给居民“新”体验。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扎实做好“一老一小”保障性服务。推进“知健康、享健康、保健康”服务,建立“生活指导、随访管理、运动处方、药事服务”的一体化服务窗口。“滨江健康驿站”应用上线,推动“育儿有道”模块应用。
融合聚力,健康管理关口向“前”移。融合“物联网+”“互联网+”“AI+”技术,进一步推动“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为居民多项自我健康管理服务。
二、主要做法
推动“无感验码”在基层的运用,实现非接触式测温提醒,预检分诊更智能。开展舒心就医、云药房配送上门服务。积极打造“智慧健康站”,实现24小时不间断自我健康检查与健康管理服务。依托智慧医疗平台精准掌握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现状及未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各项诊疗信息。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工作。
打造涵盖十二大专科的“AI+”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协助家庭医生开展全域健康管理服务,结合“智慧健康站”“滨江健康驿站”两大服务窗口,推动线上线上服务融合,居民通过智能问诊、智能导诊后,“AI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及时给出评估结果与建议,互联网诊疗平台医生也可及时查看居民自我评估信息。形成规范化慢病健康筛查体系,推动心脑血管、高血压等多项高发性慢病的检测、分级、评估,危险因子分级提示,评估报告自动生成,协助居民更好的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三、实施效果
围绕居民医疗健康需求,配备智能电话远程会诊系统、心电远程会诊系统,建成“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医联体”三级远程会诊模式,打通省市医疗医疗机构的精准预约通道,诊疗、转诊更高效,2021年累计转诊市医联体单位30372例,一站式系统解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名医名院优质资源”零距离。
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工作,截至目前共建档36.67万份,已开放电子健康档案22.06万份,开放率达60.2%。每年至少提供一份年度健康评估报告,包括体检结果、慢病分级情况、健康危险因素、个性化健康指导等。
开展儿童保健新服务应用场景建设,依托“红黄绿”三色图生成儿童健康画像,形成“一环一轴”儿童健康全息画像,实现数据多跨协同、儿童风险及时评估、异常结果自动预警的儿童生长发育管理闭环。截止目前,累计评估儿童34283人次。
推动居家健康管理服务,试点居家高血压监测设备进家庭,形成居民个性化指导与管理方案,异常数据及时预警家庭医生,实现“自我监测-异常预警-医生随访-专家会诊”的四级管理闭环,并结合药品使用习惯、运动习惯、生活习惯开展健康处方、运动处方、服药提醒服务,提高健康风险预警预测能力。截止目前,居民通过居家健康管理共上传数据200余次。
四、复制推广情况
目前,杭州市滨江区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上线,缤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复制建设中。6月25日,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的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缤纷分中心正式启用,进一步完善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滨江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智慧健康站提质扩面,不断完善“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内容从诊疗服务逐步向健康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