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为”主题活动中,针对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市教育局等五部门联合开展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依托中小学校,广泛发动教师、志愿者参与。目前,第一期暑托班顺利结束,全市共启用105个暑托点,6610名小学生入托,1022名教师、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参与服务,受到家长广泛好评。第二期已于8月9日开班,报名学生将近万人。
综 述
暑期来临,如何看护孩子成为部分双职工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为有效缓解“学生无处去,家长看护难”问题,切实减轻家长负担,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7月12日,市教育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杭州市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家长纷纷为杭州推出暖心贴心的举措点赞。
一、主要做法
《通知》就托管服务对象、期数及时长、收费、内容、服务点设立要求、班额及师资(含志愿者和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等明确了指导意见。
服务对象:为杭州市2020学年小学一至五年级在籍学生。期数及时长:共两期,第一期7月19日—30日,第二期8月9日—20日(均不含双休日),托管时间为每天上午8:30—下午5:30。服务点:以区为单位统筹设立,原则上设在辖区内中小学校。服务内容:以看护为主,合理组织文体活动、阅读指导、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服务收费:适当收取费用,收费标准50元/人·天(不含中餐费),家庭困难的学生可适当减免,收费主体为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班额及师资配备:班额控制在40人左右,按照生师比10:1左右配备教师、志愿者和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加强托管点的安保力量、医疗保障和食品卫生管理,以“告家长书”、签订《入托协议》等方式指导家长配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
二、特色亮点
1.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各区建立完善了暑期托管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采取财政补贴、适当收取托管服务费等方式筹措经费:暑托班设在中小学校,所产生的水电、耗材、校方责任保险等费用都由财政负责兜底;向学生收取的服务费坚持非营利原则,每人每天收费50元,主要用于教师、志愿者和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津贴。
2.家长学生自愿参加。暑期托管服务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不强制要求。优先照顾双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暑期看护有困难的家庭子女。
3.教师志愿参与。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在保障教师有充分的休息、教研、培训等时间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志愿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并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市、区两级团委部门积极招募、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等参与暑期托管服务,教师和志愿者报名均非常踊跃。
三、实施效果
今年的暑期托管服务共两期。截至目前,第一期平稳顺利结束,全市共启用105个暑托点,6610名小学生参加,1022名教师、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参与暑托服务工作,受到广大家长的广泛好评。第二期暑托班按计划将于8月9日开班,目前预报名学生将近1万人,涉及托管点学校百余个。
从实施效果来看,第一期暑托服务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暑托服务内容丰富多彩。各服务点在做好基础托管同时,提供了文体活动、阅读指导、作业辅导等服务内容,并悉心安排学生午餐、午休,学生、家长普遍反映超过预期,满意度高。
二是特殊情况应对及时稳妥。在防台风“烟花”应急响应III级及以上期间(7月26日-28日)暂停暑期托管服务,于8月2日-4日提供相应天数的补偿服务。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及工作要求,7月30日发布《关于暑期托管服务疫情防控要求的工作提示》,提出8条工作举措。
三是舆论正面引导效果良好。7月12日召开新闻通气会,精心设计了要点问题的家长问答,通过多家主流媒体发布,同时陆续参与了“民情热线”“我们圆桌会”等电台电视节目,舆论反映很好。
四、复制推广
今年是我市暑期托管服务的第一次试点。在九区试行基础上,我们将根据今年暑托服务开展的情况和信息反馈,做好明年暑期托管服务对象是否向两头(幼儿园、初中)延伸和向其余区、县(市)推广的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