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五级联动打造财政矩阵 助力社区减负整体智治
发布时间:2021-08-15 18:46:00

党史学习教育中,市财政局聚焦街道、社区、村镇财务报销“审批难、制度乱、绩效低、防弱控”等难题,通过数字赋能、制度重塑,形成“省—市—区(县市)—街道—社区”五级体系,推进财政预算一体化改革社区财务数字化,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全覆盖”目标,争取全省试点并纳入“浙里报”平台。平台在滨江区试点运行半年来,已通过审批事项4867笔,金额32232.93万元,报销9675笔,金额32562.07万元,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7873笔,金额9012.76万元。

综 述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和细胞,统筹推进街道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杭州市财政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民呼我为”主题活动,打造省厅领、市局统、区县联、街道动、社区拢的财政五级联动党建“聚能环”品牌,积极与街道、社区开展联建共建,组织党员、干部下沉服务,参与推动社区治理。针对调研走访中基层社区反映的财务报销难、业务操作不规范、廉政防控虚化等问题,通过资源整合、数字赋能、制度重塑、流程优化等手段,探索打造“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条抓块统的管理矩阵,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和整体智治,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杭州财政方案”。

一、主要做法

1.“调研+排查”,找准社区财务堵点痛点。深化开展“政策领讲、项目领办、走访领跑”“三领三先进”活动,深入街道、社区通过调研走访、座谈交流,收集意见建议。开展全市街道社区财务收支情况专项调查,摸排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社区经费管理使用及保障情况,了解街道社区两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职责边界,准确把握街道社区财政服务需求。根据省财政厅统一部署,组织基层财政资金管理专项检查,排查出财政管理职能弱化、内控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2.“制度+变革”,重塑流程规范财务运行。抓住全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契机,完善市与区、区与街道之间的财政关系,根据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加大对财力薄弱街道的资金倾斜力度,提升基层保基本、保运转、保民生能力,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可及。规范社区财务运行,分类下达预算指标,建立月度用款计划制度,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支出。优化报销流程,明确层级审批制度,形成预算、审批、支付、核算、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社区财务报销“事前审批、全程留痕、实时监督”。设立社区单位“类零余额账户”,避免资金闲置沉淀,提高街道财政资金统筹能力。依托资金直达平台,将民生补助资金及时、精准发放至社区居民手中。

3.“数字+协同”,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以数智财政建设为引领,试点打造社区财务“掌上报”应用,涵盖事前审批、资金审核拨付、会计核算、移动端服务应用等基层财政财务管理所需的功能模块。通过高拍仪、手机拍照等将业务表单、凭证发票由线下转线上,探索对接电子发票和电子票据库,自动筛选查重,让“数据跑”代替“人工跑”,让“掌上审”代替“线下审”,减轻基层干部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社区财务数据自动、实时上传,产生相应的财务数据汇总及分析模块,并与纪委“三小监管系统”、民政“三务公开”系统衔接,一键产生相关报表。

4.“辅导+监督”,落实绩效打造清廉社区。召开省、市、区财政部门与街道、社区五级联动工作座谈会,交流社区财务监管工作经验。开展“五级联动强监管、财务辅导进社区”活动,提升街道社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规范财会账务核算。压实街道抓社区工作的主体责任,健全社区经费管理制度,从收入管理、支出规范、银行账户、会计核算、资金安全、非税票据、资产管理等方面明确规定,并对社区内控制度、街道监管责任、财务公开等作出具体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社区所有经费进行统计,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多角度反映社区资金使用状况,深挖财务管理中隐藏的苗头性问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打通资金监管“最后一公里”。

二、特色亮点

(一)基层所需、财政所能。坚持“民呼我为”,按照基层有所需、财政有所为的要求,强化基层需求调研和问题分析,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借鉴吸收现有社区财务管理制度和平台建设经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不断提升基层财政管理水平。

(二)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坚持“一体化”思维,抓住财政预算一体化改革有利契机,将社区财务数字化项目纳入预算一体化改革内容。综合集成预算分配、线上审批、国库直付、招标采购、资金监控等财政管理应用场景,实现智能化管理,为基层减负,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三)制度重塑、多跨融合。坚持“全方位”理念,压实街道抓社区工作的主体责任,推动社区财务股社分离、居账街审、财务公开、健全内控制度等。推动共享共治,实现社区财务数据与纪委、财政、民政等部门云端共享,实时监控、线上直统,促进“一杆子到底”直接管理。

(四)健全保障、提升绩效。坚持“紧日子”思想,强化社区预算管理,加强对重大民生事项保障。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原则,系统梳理、及时修订社区财政保障文件政策,提供预算编制指引。借鉴“零余额账户”理念,重塑资金拨付流程,避免资金沉淀。

(五)闭环管理、清理盲区。坚持“全周期”管理,从“事”和“钱”两个维度,实现街道对社区资金使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智能化监管,实现资金使用全过程留痕。强化财政部门指导和监督职责,加强对资金支付“最后一公里”把控,清理财政资金监管盲区和漏洞。

三、实施效果

通过清理规范、重塑流程、推广(开发)平台、建章立制、强化监管等手段,推动社区财政预算规范化、集约化、绩效化,财务运行线上化、便捷化、实时化,财务监督制度化、全程化、常态化,实现有利街道管理、帮助社区减负、提升财政绩效、部门信息共享最终实现社区财务智治目标。

社区财务数字化平台在滨江区试点运行半年以来,已通过审批事项4867笔,金额32232.93万元,报销9675笔,金额32562.07万元,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7873笔,金额9012.76万元。通过对社区运行经费全流程闭环把控,提高了经费使用的标准性、规范性,有效避免了资金的过度使用和闲置沉淀。对比去年同期,长河街道社区净资产增加60.4%,西兴街道社区净资产增加492.6%,浦延街道社区净资产增加126.8%。同时,社区财务人员不仅省去了反复跑腿、重复统计的麻烦,还有效避免了人工导致的差错,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一致好评。

四、复制推广情况

    目前,已召开全市街道社区财务数字化工作研讨会,争取纳入省财政厅“浙里报”平台和全省试点。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全覆盖”目标,待完善运行后联合有关部门向全市推广。

来源:杭州市财政局   作者:   编辑:高明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