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7月27日晚8点,市区晚高峰刚过,杭州市国立公证处互联网办证中心的大屏幕还亮着,3名公证员正拿着材料反复核对。突然,大屏幕提醒有人上线了。“受疫情影响,我们回国变得特别困难,国内房屋买卖过户的事很着急,只能麻烦你们了。”屏幕那头,王女士所在的西班牙马德里天色尚早。
这是一件涉及重大财产转移的远程视频公证事项,旅居马德里的王女士夫妇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国,处理已约定好的房屋买卖过户事务。一边是焦急等待的买家,一边是远隔千里的卖家,房屋买卖手续成了一道难题。这样的公证手续,好办吗?
一个平台解了海外中国公民燃眉之急
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国立公证处公证员第一时间通过微信与申请人王女士夫妇取得了联系,并根据相关要求,草拟了委托书文本及有关公证材料。同时,公证处向省对外交流服务中心反映情况,申请通过外交部领事司协调启动西班牙马德里的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远程视频公证方案。
7月27日晚上,王女士夫妇按照约定时间,出现在马德里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远程视频办理点的大屏幕前。通过全程摄像确认申请人身份的真实性及自愿表达后,公证员仅用时30分钟,就顺利办理了委托公证的手续。
这样的效率源自去年10月28日上线的“国立e公证”远程视频办证平台,如今,这套系统已集预约申请、交互审核、视频办证、在线签署公证文书等功能于一体。为契合群众的迫切需求,该平台能提供包括委托购房、卖房、抵押、注销登记、放弃继承权声明书、赠与、受赠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的公证服务。
作为全国远程视频试点公证机构之一,截至目前,国立公证处通过“国立e公证”平台,已经办理远程视频公证1500余件,申请人遍布全球50余个国家,为一大批海外中国公民解了燃眉之急,真正实现了“一次都不跑”。
便民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着手
公证处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层窗口单位,在为市民提供公证服务的同时,也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目前全省规模较大的公证机构,国立公证处持续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对公证员提出了“店小二”的服务理念。
然而,有些抱怨声还是传到了公证员的耳朵里。比如,办理继承权公证,需要去医院、派出所、房管局等单位“多头跑”,群众直呼“累人”。公证处按规章办事,但当事人嫌麻烦,态度不那么友好,为此,“店小二”也很苦恼。“老百姓来了,一定是有公证法律服务的需求。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公序良俗、社会公共利益,且目的真实的前提下,我们要尽量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国立公证处主任金涛说,法律服务要便民,就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着手。
伴随着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工作的持续推进,杭州市司法局与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进行对接,并在我省统一的公证办证系统中实现了30余项信息大数据查询。今年6月25日起,为助力杭州数字化改革,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国立公证处正式推出了“一证即办”等十项公证便民服务举措。
目前,在国立公证处,身份证、住所地、曾用名、婚姻、国籍、亲属关系、学历、学位、指纹等涉外公证事项,浙江户籍的居民凭身份证就可办理,无缝对接完成公证、代办认证服务;对不涉及财产处分的委托、声明、承诺书等公证事项,酌情推行“一证即办”,并缩短办事耗时;针对小额遗产继承,实行简便办;针对非疑难公证事项,承诺7个工作日出证;不涉及重大财产处分的公证事项,立等可取。
“公证员先通过大数据对信息进行核查,再根据情况需要,由公证员主动上门调查案件事实,搜集证明材料。”金涛认为,变“当事人跑”为“公证员跑”“大数据信息代跑”,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办证负担和成本,也兑现了国立公证处“利企便民”的承诺。
据悉,自十项便民服务举措推出以来,国立公证处已办理“一证即办”事项135件;“立等可取”事项平均每天办理55件;办理“实行承诺告知制”简便办事项15件;办理“公证+认证一件事”事项117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