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2月6日电通讯:同承奥运精神 共沐民族荣耀
车辆驶出伊利沙伯体育馆已是傍晚,刚从如潮欢呼中走出的内地运动员们发现,道路两旁一双双手仍在挥舞致意。闪耀其间的,是鲜艳国旗和热烈眼神。
29名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佳绩的内地运动员和3名教练员,与700多万香港同胞实现了初冬里的奥运之约。与此前历次奥运健儿访港一样,香港再次迸发出巨大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
这是奥运精神与狮子山精神的同频共振,更是香港与祖国血浓于水的最新篇章。
12月5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成员孙一文、吕小军和马龙(从左到右)在台下鼓掌。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从未中断的奥运之约
香港与内地的奥运之约,20多年从未中断。
12月3日至5日,作为“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之一,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密集展开表演、汇演、报告会、媒体见面会等多种活动,将奥运期间香港业已形成的“体育热”再次推向高潮。
“此次代表团访问香港,向香港同胞展示了奥运健儿的风采,也期待内地和香港在未来有更多的体育交流。”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说。
香港和内地运动员东京奥运会上的“胜利会师”,在狮子山下重现。多场表演中,大家携手为香港观众奉上精彩节目,博得喝彩不断。
“我们有教练来自内地,将内地的训练经验和技术带来香港;不少香港运动员也会到内地集训,和国家队运动员切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介绍说。
正如东京奥运会女子重剑个人赛冠军孙一文和两届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钟天使所言,她们经常在国内外比赛中与香港运动员同场竞技,彼此交流心得,大家是对手,更是朋友。
国旗和区旗的交相辉映,是几天来香港最为亮丽的画面。
数场公开表演、与香港纪律部队交流、访问香港社区……内地奥运健儿们在港充分展示竞技绝活,尽情彰显体育所独有的魅力。
“在奥运健儿身上看到了积极努力、健康快乐的活力,这就是中国青年最好的样子。”60多岁的香港市民刘先生说。
香港市民栗女士则感叹,运动员身上有很多精神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在香港“吸粉”无数,但最让他难忘的,仍是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香港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到场边加油,并在赛后一起合照的情景。
“争取为香港的‘体育热’再加一把劲。”他说。
12月5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成员邹敬园进行示范表演。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为香港社会注入强大正能量
实际上,此次内地运动员访港殊为不易。
不仅行程极为密集,在香港期间也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结束访问后还要在内地隔离14天——对每天都要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代表团克服疫情影响如约到访香港,体现了中央对于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年的关心。”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表示。
香港同胞懂得感激和珍惜。3场公开表演活动约5300张门票,公开发售1小时内即售出近九成,3小时内售罄。
“疫情下国家队冲破重重困难来到这里,真的很不容易,很多谢他们。”有香港市民坦言,举办这个活动带给香港很大信心。
奥运健儿们关于体育和人生的感悟,更为香港同胞送上勇气。
“体育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输赢,还有面对挫折时,从头再来的勇气。”马龙说,因为热爱你就会努力,你就会想着实现梦想。
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的梦想,是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距下一届奥运会还有三年,可能不是很长,但对一个过了30岁且有伤的人来说,还是有挑战的,但我愿意接受挑战。”她说。
“巩立姣的经历让我落泪。”一位香港学生说,她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了自己。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位运动员说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香港市民田芳铭说,“我觉得特别热血,给大家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香港晋江社团总会主席苏清栋赞叹道:“他们忍着伤痛,不畏艰难,拼搏不认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掌声背后,还有彼此之间的珍视与感谢。
“香港同胞真的很热情,这次交流活动中的许多细节都让我们很感动,祝愿香港越来越好!”中国及亚洲第一个奥运女子标枪冠军刘诗颖说。
12月5日,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成员朱雪莹(前)在香港体院参加互动游戏。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荣耀属于所有中华儿女
全体起立,合唱国歌——这是奥运健儿几乎所有出席活动的必备环节。
国歌声中,映照着香港与祖国的血脉相融、同气连枝。
“此次内地奥运健儿访港再次体现中央对香港的关爱,有助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及加强香港市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林郑月娥说。
事实的确如此。3天里的点点滴滴,无不凸显香港同胞身为中国人的由衷自豪。从入港到离境,载有奥运健儿的车辆所过之处,放眼皆是行人驻足留影与挥手致意;带着孩子一起“追星”的香港家长激动之余,将培养下一代爱国情操列为重中之重的任务;香港理工大学报告会上,首位站上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跑道的中国人苏炳添“始终胸怀祖国”的表态,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永远荣誉会长苏永安,学生时代曾是校队短跑运动员。苏炳添令他想起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个站在奥运赛场上的中国人刘长春。
“那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差点拿不出路费。”苏永安说,如今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运场馆飘扬,《义勇军进行曲》一遍遍奏响,“今日中国之于奥运赛场,不正如刘长春所愿吗?”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也坦陈,在与奥运健儿的交流中,除了感受专业风范和体育精神外,还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诚如斯言。中国的“奥运记忆”是一段凝聚民族情感的“复兴记忆”,每一次奥运代表团访港,都会在这段记忆中刻下香港与祖国血浓于水的印记。
印记里有什么?
有一种至真至纯的精神。
“我们带来的精神,是以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杨宁说,“我们共享了中华体育的荣耀。”
而这,对站在由乱到治重大转折历史起点上的香港,更有着不言自明的重要意义。(参与采写记者:韦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