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焦俊
共享改革成果、共建美好生活,这就是一幅共同富裕的靓丽图景!
作为杭州“一核九星”中的“一核”之一,高新区(滨江)如何解答新时代新阶段提出的“城市之问”?
家住滨江区东信社区君景庭小区的陈佳锋,直呼“幸福来得太突然”——现在,下班回家,他再也不必“抢车位”了!
自从东信社区上线“邻里停”管理运营平台,陈佳锋只需在小程序中输入姓名和车牌,通过审核,就可以通过线上预约在附近共享车位错时停车。现在,社区在三个小区、两个园区和两个商业中心中“挖”出1549个共享车位,约占辖区总量的22.1%。
东信社区探索出的“潮汐式”共享停车新模式,大大缓解了社区居民夜间停车、员工上班停车和家长接送学生停车这三个难题。
据悉,正式上线2个多月,单个共享车位每天使用时间从10小时提升至14小时,企业停车场夜间空置车位使用率从30%提升至50%。今年4月,“邻里停”纳入了省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库,并获颁省未来社区数字社会建设“金点子”荣誉。
上线“邻里停”,缓解600多个停车缺口
东信社区算是杭州市的明星社区,杭州市首批国际化示范社区之一。周围分布着东方通信科技园、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还有杭州国际学校、杭州第二中学等学校。
产业的高度集聚,新滨江人的大量涌入,也让本就是城市社区的通病——停车难,呈现出更复杂的情况。
陈佳锋在新华三上班,住在君景庭小区五年了。刚搬进来的时候,两口子只买了一个车位,但随着一家三口变成一家四口,这个双职工家庭不得不又买了一辆车,随之而来的,就是找车位的问题,陈佳锋回忆从前,“最长的一次,找了半个多小时,有时无奈停在路边,也吃过罚单。”
“不仅居民夜间停车难,员工进园区上班,也存在停车缺口。”东信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戴笔峰说,社区为了解决停车问题进行过调研,君景庭、逸天广场、风尚蓝湾三个小区夜间停车缺口达到400个,小区不远处的东方通信和志成大厦两个园区,日间车位缺口也有250个。“还有周五,学校附近有不少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不给他们解决短时间的停车问题,就会造成拥堵。”戴笔峰说,“难题很多,但我们也从问题中发现了契机。”
根据园区和小区早晚车位错时互补的实际情况,只要让园区和小区互换车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依托数字化改革,精准匹配停车资源,不用增建停车场,就能够解决停车难。
于是,社区主导和华数集团共同开发的“邻里停”管理运营平台应运而生。
在治理端,社区共享车位的整体运行情况一屏尽览,而在服务端,打开小程序,哪里还有空余车位一目了然,用户可以实现预约停、包月停。“只要预约好,就不用担心车子停不进。”陈佳锋说,社区还跟企业谈下来了优惠的包月停价格,“比如,中恒大厦,我下午6点以后停进,早上8点前开出,一个月比小区里还便宜200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邻里停”也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目前有超过500位学生家长在平台录入车牌,周五在共享车位等孩子放学。现在,周五下午3点到5点,路边违停车辆减少50-80辆,交通秩序也改善了不少。
多方共赢,共建共治共享改革成果
在中恒大厦的监控室里,保安通过“邻里停”管理运营平台,就可以实时了解共享停车位的使用情况。
据物业经理邱林峰介绍,公司约有280个车位,在满足员工停车外,约有30%的车位闲置,尤其到了晚上,员工下班后,约有70%的停车位空置。 “我们物业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利用率,但一直找不到渠道,社区找到我们,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邱林峰说,社区和华数为物业道闸系统做了提升改造,也为物业省下了每年约2万元的系统运营成本,5月加入“邻里停”后,夜间车位空置率下降了10%-15%,还增加了物业收入。
“在加入共享停车时,我们也有过一些疑虑。”邱经理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企业园区也代表着企业品牌形象,物业也担心外来车辆进入会不会比较杂乱,是否影响员工正常停车,“平台有审核,也有机制保障,进出的车辆都很有序,我们的顾虑也慢慢消失了。”
共建单位相互间的信任,是在长久的交流互动中结成的。邱经理说,疫情期间,社区及时传达防疫政策,主动服务企业,让他们觉得很可靠。今年以来,针对员工提出打疫苗的迫切需求,社区也在积极推进。“考虑到共享停车也是为居民服务,目前,针对包月停车的居民,我们还免费提供了周末和节假日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