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共同富裕 争当城市范例

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物质和精神共富”的新起点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1-08-09 07:45:00

“两个文明”一起抓,我们讲了几十年了。杭州有过去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现代生活对市民文化水准的期盼,有区域共富、城乡共富、群体共富带来的对人“物质和精神共富”的前提性的倚重。

值得注意的是,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关于“要促进物质和精神共富”“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的提法,蕴含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起点和新思路。

新起点:“新规模”“新区划”和“新需求”,对人们的观念、胸怀和魄力提出了新要求

新的发展规模,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大杭州时代”的胸怀和气魄。今日杭州已是经济总量超1.6万亿、城区面积超8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200万的特大城市。

整体统一谋划、完善功能区规划、优化人口和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差异化发展等,需要集中全市力量,由“单兵作战”向“一体发展”转变,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整体发展优势。要把本区域作为大杭州的一部分,把杭州作为浙江、中国乃至亚洲和世界的一部分,确立巩固提升杭州在全省龙头地位、全国战略地位和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新目标。

新的行政区划,杭州解决了“大的过大、小的过小”问题,也意味着我们需要确立发挥“多中心”优势的新理念。杭州在经过多年沿江开发和拥江发展“城市变大”了。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网络即将实现十城区全覆盖,缩小通勤时间又使得“城市变小”了——杭州城市“多中心”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区划重新整合后,十个城区各具特色,东西南北自有优长,杭州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协调发展、化解大城市病风险、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的能力未来可期。

新的生活需求,意味着我们需要确立“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的统一,确立“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杭州作为全国唯一连续14年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人间天堂,多年的努力赢得了内外好评。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需求层次的提升,杭州居民在收入分配、公共产品供给和市民群众期盼方面,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区划调整、发展规模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做出了“上半篇”文章,能不能在推动问题解决上取得进一步实效,关键就要看我们能不能做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下半篇”文章了。

新思路:“要促进物质和精神共富”,需要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在发挥实体文化作用的同时用更多深入人心的途径弘扬精神文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杭州的创新发展进入加快推进期,产业结构进入加快变革期,城市空间进入加快重塑期,改革开放进入加快拓展期,民生福祉进入加快提质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期,要促进物质和精神共富,就要做好延续古都城市文脉工作,有效传承杭州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学习各类创新与合作文化,努力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持续提高社会文明和谐程度,使杭州人的生活状态更具品质、更多优雅、更有尊严和更加和谐。

新举措:在发挥实体文化作用的同时用更多深入人心的途径弘扬精神文化,需要大处着眼,更要细处入手;需要创新思维,更要久久为功

——创新做好各类文化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作用发挥。杭州这些年陆续建成了杭州大剧院、杭州图书馆新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建筑地标,并辐射带动了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的优化提升。未来将新增一批省市级大型文化新地标,推动之江文化中心、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南宋博物院、钱塘江博物馆等高等级高品质文化设施落地。如在杭州西湖区之江板块,正在建设浙江省博物馆新馆、省图书馆新馆、省非遗馆、省文学馆和公共服务中心。这五大场馆总建成和运营后,省博物馆新馆将在浙江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方面做足文章,省图书馆新馆将成为杭州和全省人民知识信息枢纽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省非遗馆将以多种形式作为浙江记忆的活态展示和生活体验中心,省文学馆将成为集文学基地、展览、资料档案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文学场馆。此外,借着明年亚运会的东风,目前杭州市属33个场馆及设施也已在建设之中,新建场馆5个、续建场馆7个、改造提升场馆12个、临建场馆7个、新建亚运村1个、利用现有资源改造提升亚运分村1个,位置覆盖杭州东南西北各个城区。

——创新做好与杭州新规模、新区划和新需求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培育工作。促进“物质和精神共富”,必须正视两个现实:第一,“富口袋”和“富脑袋”相比,前者只要经济发展就能做到,后者由于有相对独立性,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解决。第二,“富口袋”和“富脑袋”二者相比,前者解决得相对较好,后者积累的问题较多,新情况也较多;前者需要继续努力,后者任务更重,难度也更大。为此,全市宣传、新闻、思想、理论、文化等领域,要关注进入“大杭州时代”“新区划运行”和“市民新的美好生活需求”阶段出现的各种思想动向,研究在新规模、新区划、新需求条件下做好思想和精神引领工作的思路、载体和方式方法。

——创新做好杭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工作。目前杭州正在编撰一套《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这套丛书以重史实、讲故事、轻阅读、易传播为编写要求,从已陆续出版的40本新书情况看,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浙江各地已陆续自发开展了多次作者见面、读者分享活动。回眸古都杭州史,千年回首已经沧海桑田。唯有一种坚韧、永续的东西,杭州先民通过祖祖辈辈的传承,慷慨留给了后人——这就是延续千百年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这是一种深入杭州人骨髓的文化基因,是生于斯长于斯杭州人的集体人格。

要把杭州传统文化中那些塑造筋骨、凝聚精神、催人勤勉、教人生活的精华继承发扬,把先贤前辈们通过口口相传、代代承袭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传承下来,还需要做许多深入细致、入脑入心的工作。比如,融入国民教育,夯实传统文化的基础教育根基:需要加大杭州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课本的分量。再如,讲究学习方式,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需要转变学校单纯知识、技能和“唯分数论”的倾向,引导读书从“浅阅读”向“由浅入深”提升,同时通过专家解读、媒体分析、引导阅读等形式,让传统经典以多样化和深化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百姓生活。

(作者系市咨询委委员、市政府参事、市委党校教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安蓉泉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