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共同富裕 争当城市范例

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对杭州构建完善市内外大交通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1-08-16 10:00:00

四、高速公路直通城市核心区,减少长距离对接

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后,通勤交通距离不断拉长,杭州越来越呈现出“通勤交通长距离”和“潮汐交通”的特征,私人交通出行依然占有很高的比例。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出门就上高速”是基本的建设准则,方法是高速公路直通城市核心区。杭州应借鉴此准则,修正城市快速路网规划和建设模式。

1.将绕城高速调整为市区道路,免费通行。绕城高速距离市中心10-15公里之间,城市快速扩张后,事实上已经成为市区内部道路。建议将绕城高速调整为市区道路,取消收费,通过性交通控制在二绕和未来的中环,既可以避免拥堵,又可解决15公里半径内私人交通出行问题。

2.调整高速收费站位置,核心区内多以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应修正中国城市避免将高速公路修建于城市核心区的固有思维模式,尽可能以穿越城市核心区的高速公路来解决50公里半径内的通勤交通痛点。可将收费站外移,收费站之外为城市外围高速公路,收费站以内为城市内部高速公路,城市内部高速公路收费一并计入即可。

五、以交通枢纽为核心高密度开发,TOD进化到TOC

多层级轨道交通支持下的都市圈建设模式是世界级城市的成功之举,在高速铁路、中速铁路和低速铁路汇集点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枢纽为核心,推进土地高密度开发,实现城市多中心、多动能和综合性发展。

1.以交通枢纽为核心建设城市次级中心。发展轨道上的城市的基本立足点是集成多种交通形式,建设交通枢纽,高密度、综合性开发,并围绕交通枢纽,建设新城,形成城市次级中心。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走向站城一体,才能真正实现“都市可达、全市快连、多中心加密、组团互通”。

2.将TOD升级到TOC。TOD是新城市主义下的城市规划模型,并不是单纯的交通规划模式,主张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尤其是新区开发。因此,未来杭州交通枢纽的建设,尤其应该注重与枢纽连接的各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社区。方法有:取消交通枢纽的广场,交通立体化,将城市生活内容注入交通枢纽、长距离匝道连接社区、丰富多元的地面公交连接等。

六、尽早谋划建设第二国际机场

但凡世界级城市,均有2个以上国际机场,多国际机场是国际化城市的标配。国内拥有2个国际机场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成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客流量已经超过4000万,规划未来客流量为1亿。因为萧山国际机场空间条件有限,若萧山机场的客流量过大,将导致整个城市对接航空交通量的失衡,东部地区压力极大。因此,应尽早谋划建设第二国际机场。最合适的是在杭州的偏西部地区,如德清已经有莫干山机场,净空保持较好,可考虑升级为杭州第二国际机场。

(作者系市咨询委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吴伟强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