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
不是“绝对公平”“吃大锅饭”
事物发展一靠势能,二靠动能。高低落差形成势能,自身运动产生动能。一汪平湖没有落差,难免变成一潭死水;一川瀑布从高处落下,便会释放巨大能量。当然,过大的落差容易造成新的破坏。
历史告诉我们,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只会让卖力的人积极性受挫,出工不出力的人占便宜,终将陷入共同落后、共同贫穷的泥潭。要遵循按劳分配的客观规律,不能追求片面的“绝对公平”。
推动共同富裕也是这个道理,14亿人一起“吃大锅饭”,那将是死水一潭。促进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削峰填谷”,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共同富裕是“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统一
不是单单物质上的“土豪”“富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站在全面小康新的奋斗起点上,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反映一个人的富裕程度,精神文化生活是重要硬指标。现实表明,推动共同富裕,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生产力发展的过程,而且文化越来越成为关键变量、决定性因素。“脑袋不富”眼里更多的是“柴米油盐”,“脑袋富了”心中就能装着“诗和远方”,“脑袋”“口袋”都富了才能有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在注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增强、文化生活的满足,推动形成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价值理念、精神面貌、社会规范、文明素养,让人们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共同富裕是各尽所能、各尽其责
不是靠捐赠搞“逼捐”
一部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个齿轮严丝合缝,每个零部件各安其位。共同富裕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创共建,不同的主体都要在各自“机位”上开足马力。企业是拉动发展的引擎,创造税收的主体,扩大就业的关键,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企业家来说,把企业营业好,让员工收入更高、生活得更好,积极拉动产业上下游,提高产品在国际版图中的竞争力,就是对促进共同富裕最大的责任,也是最大的贡献。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人人出力、人人尽力,有余力的做慈善捐赠,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不能本末倒置,搞捐赠竞赛,甚至无形“劝捐”“逼捐”,要把精力花在各尽所能、各尽其责上。虽然三次分配主要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进行,起到改善分配结构的补充作用。但“捐”不是初次分配的“酬”,也不是再分配的“税”,是在自愿而非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现阶段,推动共同富裕要各就各位,立足主业,回归本职,把各自从事的事情做得更好。
共同富裕是一场等不得、也急不得的“耐力赛”
不是速战速决的“百米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
回望这些年中国发展的壮阔历程,是脚踏实地的风雨兼程。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速度不可谓不惊人,成就不可谓不巨大。惊叹之余更要看到,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每向前一步,都付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巨大努力和辛勤汗水。进入共同富裕新跑道,要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脚踏实地跑起来。促进共同富裕,等不得,也等不来。
“方法对头是效率,减少失误也是效率”。方法对头,就是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减少失误,就是绝不做超越历史阶段的事情,绝不搞运动式共同富裕,绝不吊高胃口。要立足现实基础和现有条件,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做到科学谋划、稳扎稳打、快步小跑,走好共同富裕新的长征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正是为全国答好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时代课题先行探路、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