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共同富裕 争当城市范例

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共享未来生活的美好
发布时间:2021-11-12 09:35:37

数字的力量,让未来的美好走进了现实。在白马湖畔,坐落着冠山未来社区,这是长河首个省级未来社区试点。

走进其中,全面便捷的社区服务,是对这里的初体验,社区整合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配套服务空间,打造居家养老中心、童玩中心、百姓健身房、卫生服务站等社区配套设施。老中青幼,各个年龄群体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园”。

而数字思维与技术的加持,让社区治理有了广度和速度,更多“隐秘的角落”被纳入守护中,居民生活更有舒适感和安全感。

“我们社区使用非机动车的居民特别多,充电桩使用紧张,有些人就会把车直接带回家充电。”冠山社区党总支委员赵春新介绍,对此社区一方面增加充电桩,并在地下M层加强网络信号,破解因没有信号导致居民无法使用第三方支付充电系统的窘境。另一方面,在40台高层楼电梯上都安装并启用了阻车系统,阻止电瓶车进楼入户,以减少消防安全隐患。

更让人期待的是,一些科技感满满的未来产品也将在冠山社区落地应用。“当前我们为高龄独居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一旦身体出现异常,就会第一时间发出预警给关联的联系人和网格员。今后或与辖区单位合作,只要在房间里安装上芯片,就能监测人体健康情况。”

在赵春新看来,未来社区不是单纯地完善硬件设施,还要提高居民素质,培养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的责任和能力,增强其对社区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冠山社区是一个五村拆迁联合安置社区,如何写好这篇‘融’文章,数字化给了我们很多思路和探索。”赵春新介绍,比如正在打造的“冠山邻聚里”小程序,就像一个社区论坛,居民可以在上面发布房屋租赁、邻里互助等信息,报名参与社区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志愿服务、信用积分体系等,实现社区居民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融文化。对于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居民还能通过小程序中的冠山直通码进行意见上报和反馈查看。

当前,越来越多特色鲜明的未来社区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在高新区(滨江)落地。根据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计划表”,高新区(滨江)将创新实施社区空间智配、居民交通智行、民生服务智集、数字社会智治、美丽生态优游、文化活力优享、品质物业优管、社区人才优育八个模块。

尤其是在数字社会智治方面,高新区(滨江)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搭建全区未来社区一体化平台,给社区数智治理给出“滨江样本”。

记者获悉,平台设置有首页、党建引领、民生服务、平安创建、事件处置等五大模块,支撑全区59个社区治理和服务。通过融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对海量社区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存储与分析,破解社区基层治理存在的系统平台统筹性不强、群众呼声不畅通、社区工作耗能大、基层数据交互弱等问题。

对于居民来说,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反馈问题并查看处理进展,实现治理一键达,服务一码办。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平台集成了数据和应用,共享社区数据仓可以用于社区治理,一些原先只在上级部门使用的应用也可以在社区应用,方便了社区工作的开展。

数智社区一体化通过资源共享,努力实现社区态势一屏掌控、社区事件一键智达,任务执行一贯到底、社区治理一网统管,推动未来社区在高新区(滨江)落地生根,让公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与美好。

数字化改革牵引 看高新区(滨江)书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数字的魅力,在于其赋能所带来的无限潜力。

这一点,以“数字”为鲜亮底色的高新区(滨江)最有话语权。作为全国首批、浙江首家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滨江)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融合发展为主线,深耕数字经济。

今年1-9月,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121.3亿元,同比增长18.3%,占GDP比重为78.6%,总量和占比均位列全市首位,远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547.2亿元,增长18.5%,两年年均增长15.4%,总量保持全市首位,其中95%以上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数字经济已然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对高新区而言,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下,深化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民生福祉、城市能级、创新生态提能升级的重要载体。

在推动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数字的智慧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城市的脉络。知识产权改革集成、人才服务平台、智慧治水、未来社区……数字赋能所迸发的活力,正不断提升着这座年轻城区的营商温度与治理厚度。

数字赋能自贸 指尖上的通关跑出加速度

2020年,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宣告“扩容”,高新区(滨江)成为新设杭州片区三大区块之一,自此迎来了波澜壮阔的自贸时代。

在数字自贸领域的探索,是杭州片区的最大特色优势。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排头兵,高新区(滨江)厚植高新基因,锚定“全球数字自由贸易中心”的目标,聚焦培育“数字产业”,发展“数字贸易”,创新“数字金融”,积极建设“数字政府”,勇当先行先试的“改革领跑者”。

截至目前,高新区(滨江)已经钻研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并取得实效。比如,在数字产业方面,物联网产业园获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浙江数字文化国际合作区入选成为全国唯一的数字文化贸易功能区,在知识产权创新方面,落地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知识产权集成服务改革”入选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今年6月,在物联网小镇的自贸大厦数字云客厅正式启用,这是高新区(滨江)在数字贸易领域改革的探索创新。自贸大厦数字云客厅由数字展览、数字自贸3T创新综合体、未来会客厅三个板块组成。

其中,“数智通关”平台作为数字自贸3T创新综合体的核心,从企业需求出发,将数字贸易便利化作为破题“小切口”,以区块链技术为基底,整合优化贸易链条各主要环节,为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申报、通关可视化、通关数字化等服务模块,形成通关一体化的数字解决方案。

“在前期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不少企业存在着数据管理困难、数据采购成本高、数据获取延迟等困难,而物流是数字贸易特别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所以我们决定要‘对症下药’,帮助企业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物联网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前期调研、产品开发测试,“数智通关”平台应运而生,目前已经上线“浙江政务服务网”。据悉,平台主要有两个功能。具体来看,平台可以通过与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连接,帮助企业实现通关数据实时回传。简单来说,就是在平台上,可以生成报关单,季度、年度分析报表,同时还可以实时查看通关状态,帮助企业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而以往,企业上报进出口数据只能依靠人工统计,耗时耗力不说,还有可能存在差错。而现在通过“数智通关”平台,企业就可以查到分时间段的、精准的、多维度的业务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精准度和工作效率。不仅如此,企业还能在平台上随时随地了解到产品出关的进度,对于客户的询问给予及时的反馈。

另外,平台可提供跨境电子商务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模式)/9810(“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海外仓”)海关监管模式下的各种业务单证申报及单证状态及时跟踪,申报界面更加友好,可自动形成模板,并可对已报送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

“通俗地来说,这个功能就是帮助企业更快速、精准地获取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就像是一台对外贸易的‘指南针’”。物联网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智通关”平台连接海关“单一窗口”,数据接口经海关认证,同时平台数据部署在滨江政务云,企业数据安全可以获得全面保障。

数字赋能服务 为创新创业构建优良生态

深化开展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改革,推动558项事项实现线上“一网通办”;出台商事登记“无人智能审批”,实现企业开办“秒办”;启动“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工作,构建企业创新画像……

一直以来,高新区(滨江)推动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力争营商环境现代化先行示范,为创新创业构建优良生态。

人才是技术的载体、创新的基本,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高新区(滨江)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情怀,向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发出邀约,从政府服务、就业、安居、医疗、教育等领域着手,强化人才创新创业的全周期服务,让更多高精尖人才扎根滨江。

为了挖掘更多潜力人才,针对人才发展瓶颈提供更周全高效的服务,今年高新区(滨江)打造“人才一体化”平台。该平台打通12个业务部门系统,聚集了发现、招引、培育、引领和服务人才5大场景,为实现人才精准洞察、人才孵化精准对接、人才需求精准触达和人才服务一键办理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比如平台上的“合作机会图谱”,是政府通过企业的知识产权、业务领域、合作客户、企业动态等“关键点”进行画像,精准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企业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比选技术点、专利权人等,找到心仪的合作对象,目前已促成50余项合作。

而在“5151”人才创业协同系统,平台通过链动平台型、链主型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对人才创业再赋能,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耦合,让合作更容易。

对于在滨江的“追梦人”来说,“5050计划”政策是不可多得的助力,要想获得相关的扶持,首先得完成项目申报。

以往,申报者在网上申请时,仍需上传学历学位证书、营业执照、专利证书等10类材料证明。如果有项目成员在异地,部分签字材料还需要辗转多地,耗时久。

而平台中的“科技人才创业孵化模块”,纵跨省、市、区三级,实现人社、税务、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的数据互通,申报者不再需要扫描文件上传,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通过数据流转实现系统自动核验。

与此同时,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和电子签章,便于项目成员在异地就能完成线上签字,打破时空界限,提高了申报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可自动获取申报企业信息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判定资金拨付资格,给予企业类别认定建议。项目认定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了30%,资金拨付周期从60天提速到了最快40天,每件业务可减少2人次工作量。

另外,平台创新设置“企业硬科技评级指数”以及就业“才岗”智配等相关“发现人才”模块,把人才发现、招引经验转化为算法模型,精准安商稳商,发现更多潜在的创业者和就业者。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严佳炜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