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共同富裕 争当城市范例

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桐庐:风景数番新 共富曲悠扬
发布时间:2021-12-22 10:07:23

初冬的桐庐,乡村斑斓、溪水清澈。桐庐提出建设美丽乡村3.0已有一年时光,在这一年里,各乡村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在美丽乡村的“赛道”中不甘落后,在“共富”的道路上勇争先进。

一张张画图在乡镇徐徐展开,每一个探索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份思考后面涌动着乡村发展的前景。

仁智不仅是“馒头村”

也要成为美丽乡村3.0的典范

初冬的上午,桐庐城南街道仁智村的张永平正在仁智产业馒头园生产车间忙碌着,“这批馒头是快递公司的订单,今天全部要出货。”在热气腾腾的蒸汽中,张永平顾不上说话,手里翻绞着面团,一刻都不松懈。

张永平在馒头产业园负责生产、管理,而他妻子则在家做着“馒头”生意,“家里的馒头每天销售多的时候4000余只,少时也有1000余只。”张永平说和他一样,仁智村有40余户村民都在从事馒头生产。

仁智村采取“企业+农户”模式,将原来的家庭作坊按照产业园的标准负责生产,由馒头产业园统一收购、销售,既解决了产业园产能不足的问题,又让原来的家庭作坊也搭乘“致富”快车。

“基于仁智酒酿馒头、冷淘、索面三大传统小吃特色,我们把原有低租金的知青用房重新招租,用于发展馒头产业,成立了仁智馒头产业园。”仁智村纪委书记朱明锋介绍,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仁智馒头”的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打造。目前,仁智酒酿馒头日产量达到10万个,预计年产量达2600万个,产值超过2800万元。

得益于仁智村紧盯美丽乡村3.0建设目标,围绕“风情画卷、醉美田园”的定位,紧盯村庄环境和庭院建设短板,大力推动美丽庭院整治,天井坞村那秀丽的“容貌”也被撩开“面纱”。

进入天井坞,平坦而宽阔的沥青马路,修到农民的家门前。绿树掩映,房舍洁净。

余柳青是桐庐的一名导游,由于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出团的时间也逐渐减少,她利用婆婆在天井坞的农房,改造成精致民宿,取名天井拾光民宿。

“周末房间基本住满,尤其是夏天,来桐庐漂流的游客非常多,我们在携程网上,目前淡季400左右一个房的价格,也有不少来包整栋的家庭游。”余柳青说他们是天井坞村的唯一一家民宿,刚建好时,也有不少村民来参观,待时机成熟,她相信会有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民宿队伍中来。

而在节点的设计上,城南街道带领仁智村更是花费心思,将馒头产业园、天井坞、大奇山风光带、西坞里法制广场、石墙里法制阵地等连点成线,以大奇山风光带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为契机,推进村庄整治、服务设施配套、节点打造等工程陆续实施,仁智村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项目进来,村子就活了

说起江南镇的彰坞村,自古就有“天子福地、灵秀彰坞” 的美誉,但凡桐庐有节庆活动,热闹场景里总少不了彰坞村的狮毛龙,每逢节庆前夕,村里的能工巧匠们会聚在一起加班加点赶制狮毛龙。

就在不久前,彰坞竹艺馆开门迎客,在这里展示的竹制品中既有老底子人们打的竹篮、竹筐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竹笛、琵琶等乐器,还有如今在日本畅销茶道用具茶筅,这些成为当地村民一项比较重要的三产收入来源,而细腻的竹制品,均出自当地百姓的手中。

“彰坞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建筑保留以及特色文化保护都较好,除了守好绿水青山,我们要张开怀抱,引进项目,让村子活起来、富起来。”江南镇彰坞村党总支书记徐健说,桐庐天子岗传麒学校便是通过乡贤介绍引进的一所学校。在徐健心里,引进学校后,村集体可以参与到后续一些项目中,在方便学校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而学校落户彰坞村,也必将为当地百姓带来更多的创业致富机会。

在徐健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江南金色田园规划,农旅融合带动村集体富裕的蓝图跃然纸上。

“围绕樟坞村观光农业片,发展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以科技创新手段,开发生态休闲产业。”徐健介绍,通过乡村风情游、山野度假游、田园观光游等方式,在经营模式上以农业大户经营为主体,配合季节性的旅游、活动,利用民宿等来带动周边村民的主要收入。

听到可以让村民共同参与,我心动了

分水镇小源村早时以“养猪”出名,五水共治行动开始后,各地纷纷拆除猪圈,养殖大户们寻求新的生存致富之路。而小源村也逐渐从传统养殖业转型为就地种植业,不断加快一产农业现代化,推进第二产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推动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延伸,配套民宿、农家乐等三产服务业,以农带产,以产促旅。

小源村党委委员刘海平转型种袖珍菇已经有8个年头,每年3月至10月都是袖珍菇的丰收期,在这期间,刘海平袖珍菇基地就多了很多采摘菇的工人,这些劳动力都来自本村。“手脚快的,一个月能拿到4000以上。”刘海平笑称,种植袖珍菇自己拿到手的钱并不多,但每每看到村民们在大棚里忙碌的身影,每每看到村民拿到工钱的喜悦,他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在桐庐分水镇小源村的村委楼,村党委书记费彬急匆匆从外面回来,他刚和县农办的人一起又去看了“菜鱼共养”基地的建设情况。

“菜鱼共养”就是通过生态设计,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达到科学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当初企业来村里洽谈时,企业家表示,这种鱼菜共生的模式可以发动当地村民共同参与。在他们做完一期出成效后,村民也可以作为股东来投资,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恰恰是企业家这句不经意的话,打动了费彬,没有什么比带动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更让人心动,更何况这家企业已经在别处有了成功范例。

在费彬眼里,偏远山村小源村还有很多“宝藏”。从目前来看,通过珊瑚岭景区带动,为周边民宿、农家乐带来配套设施,随着四季果园的建设,周边配套将愈发完善,山上600余亩的安吉白茶去年开始有了收益,小源村的好山好水也必将引来更多的投资者。

【手记】

共同富裕关键在人

陶元

去年9月,桐庐启动美丽乡村3.0建设,提出要打造“经济美丽、全域景区、人人文明、崇德尚法、幸福向往”的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

这让桐庐从单纯拼美丽、拼投入、拼盆景的传统路径中跳了出来,更加突出彰显以“人”为核心,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让桐庐美丽乡村迭代升级、创新致胜。

既要共同富裕,又要全域美丽。这么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文明。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跑出共同富裕加速度。

而在共富路上的奔跑中,如何铆足劲,在“共富”长跑中保持领先,关键在人。

乡村需要更多的“年轻人”。

分水镇小源村党委书记费彬说,村子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活力,而他们在做的就是如何在乡村筑好“巢”,让更多年轻人返乡、让更多年轻人到乡村的天地来逐梦。江南镇彰坞村的党总支书记徐健认为,乡村的蓝图需要一届接着一届干,只要方向正确,马不停蹄总能抵达。

看准的事就办,定下的事就干。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产业、自然资源和人文积淀,实现产业的利益共享。此外传家训、树家风、扬家誉,让村民不仅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陶元 宋楠 吴斌 柴丹   编辑:郑海云